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3-nitrobenzyl)berberine bromide | 1390654-3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3-nitrobenzyl)berberine bromide
英文别名
16,17-Dimethoxy-21-[(3-nitrophenyl)methyl]-5,7-dioxa-13-azoniapentacyclo[11.8.0.02,10.04,8.015,20]henicosa-1(13),2,4(8),9,14,16,18,20-octaene;bromide
13-(3-nitrobenzyl)berberine bromide化学式
CAS
1390654-32-6
化学式
Br*C27H23N2O6
mdl
——
分子量
551.393
InChiKey
YKUYTNLDCSKJEP-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36.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83.9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小檗碱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13-(3-nitrobenzyl)berberine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小Optimization碱作为增效剂的结构优化,以恢复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
    摘要:
    我们已经对黄连素核心进行了系统的结构修饰,解构和重建,以降低其小toxic碱的细胞毒性,研究其药效团,并最终寻求新型协同剂以恢复氟康唑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性。通过对95个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我们确定了N-(2-(苯并[ d ] [1,3]二恶酚-5-基)乙基)-2-(取代的苯基)乙酰胺的新型骨架7 a -升,这表现出在体外协同抗真菌活性的显着水平。化合物7 d(N-(2-(苯并[ d] [1,3]二恶唑-5-基)乙基)-2-(2-氟苯基)乙酰胺)可显着降低氟康唑相对于耐氟康唑的C的MIC 80值,从128.0μgmL -1降至0.5μgmL -1 。白色念珠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比黄连素低得多。
    DOI:
    10.1002/cmdc.2013003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