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5-(二甲氧基羰基)-2-氟苯硼酸频那醇酯 | 1256359-29-1

中文名称
45-(二甲氧基羰基)-2-氟苯硼酸频那醇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fluoro-5-(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an-2-yl)phthalate
英文别名
Dimethyl 4-fluoro-5-(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benzene-1,2-dicarboxylate
45-(二甲氧基羰基)-2-氟苯硼酸频那醇酯化学式
CAS
1256359-29-1
化学式
C16H20BFO6
mdl
——
分子量
338.141
InChiKey
DWLIROXWJZVX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12.8±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71.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49990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5-(二甲氧基羰基)-2-氟苯硼酸频那醇酯manganese(IV) oxide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1,5-cyclooctadiene)(methoxy)iridium(I) dimer 、 4,4'-二叔丁基-2,2'-二吡啶 、 calcium chloride 、 copper(ll)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反应 53.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口服生物利用PI3Kδ抑制剂的优化和作为主要选择性目标的Vps34的鉴定。
    摘要:
    基于二氢异苯并呋喃核的PI3Kδ抑制剂先导系列的优化导致鉴定了有效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化合物19。化合物19的选择性分析显示了对III类PI3K,Vps34和PI3Kδ的相似效价,而化合物19的效果不佳-在7天的大鼠毒性研究中耐受。基于结构的设计导致PI3Kδ的选择性相对于Vps34有所改善,并且对口服言语动力学特性的关注导致发现了化合物41,该化合物在与化合物19相似的暴露水平下显示出改善的毒理学结果。
    DOI:
    10.1021/acs.jmedchem.9b01585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氟邻苯二甲酸 在 (1,5-cyclooctadiene)(methoxy)iridium(I) dimer 、 硫酸4,4'-二叔丁基-2,2'-二吡啶 作用下, 以 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45-(二甲氧基羰基)-2-氟苯硼酸频那醇酯
    参考文献:
    名称:
    [EN] CEREBLON E3 UBIQUITIN LIGASE INHIBITOR
    [FR] INHIBITEUR DE L'UBIQUITINE LIGASE E3 CÉRÉBLON
    [ZH] 小脑蛋白E3泛素连接酶抑制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异构体、同位素衍生物、多晶型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其中R1,R2,R3a,R3b,R3c,R3d,W1,W2,G,Z,和n如所述描述。式I化合物是人小脑蛋白(CRBN)E3泛素连接酶抑制剂,其可用于制备PROTAC分子。CRBN E3泛素连接酶抑制剂和PROTAC分子可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公开号:
    WO2023143589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