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viomycin | 32988-5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viomycin
英文别名
Tuberactinomycin B; Vinacetin A; Vioactane;3,6-diamino-N-[3-(2-amino-4-hydroxy-1,4,5,6-tetrahydropyrimidin-6-yl)-6-[(carbamoylamino)methylidene]-9,12-bis(hydroxymethyl)-2,5,8,11,14-pentaoxo-1,4,7,10,13-pentazacyclohexadec-15-yl]hexanamide
viomycin化学式
CAS
32988-50-4
化学式
C25H43N13O10
mdl
——
分子量
685.698
InChiKey
GXFAIFRPOKBQR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0 °C
  • 沸点:
    695.81°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3613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可微溶于水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
  • 重原子数:
    48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393
  • 氢给体数:
    15
  • 氢受体数:
    13

制备方法与用途

紫霉素是一种由灰色链霉菌紫色变种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通常用作二线抗结核药物。它仅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其抗菌机制。紫霉素的抗菌强度比链霉素弱但强于对氨基水杨酸钠,且对某些耐药菌株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异烟肼仍有效。一般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并使用以治疗耐药性结核病。其作用与卷曲霉素相似,具有交叉耐药性。

性状

紫霉素硫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熔点在250~280℃时分解。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氯仿和石油醚。经酸解可生成氨、二氧化碳、脲、L-丝氨酸、α,β-二氨基丙酸以及一种赖氨酸的碱性氨基酸异构体。其水溶液在室温下可保存7天,在2~10℃时则能保存30天,而干燥粉末可在室温条件下保存2年。

药动学

紫霉素口服吸收不良,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且良好,一般在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不易进入脑脊液中,并大部分药物会在24小时后从尿液排出。

药性与应用

紫霉素的抗结核活性弱于异烟肼、链霉素但强于对氨基水杨酸钠,具有与卷曲霉素类似的交叉耐药性。口服吸收较差,深部肌内注射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约2小时,并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耐药菌引起的结核病。

生物合成

紫霉素是由两个丝氨酸和4个非蛋白氨基酸组成(L-2,3-二氨基丙酸盐、β-酰脲脱氢丙氨酸、β-赖氨酸以及L-卷须酶啶)。其中的5个氨基酸通过高度修饰构成了紫霉素五肽环。其生物合成基因簇长约36.3kb,编码20个开放阅读框(其中包括7个负责非蛋白氨基酸合成、4个参与五肽环形成和2个负责成环后修饰)。

不良反应

紫霉素可引起听神经和肾脏损害,且比链霉素更为严重。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电解质失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水肿及皮疹等。

注意事项

听觉障碍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禁用本药;需定期检查血象和尿常规以监测药物安全性;由于毒性较大,紫霉素正逐步被其他新型抗结核药物所替代。

同类化合物

(-)-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甲酯 鹅肌肽硝酸盐 非诺贝特杂质C 霜霉灭 阿洛西克 阿沙克肽 阿拉泊韦 门冬氨酸缩合物 铬酸酯(1-),二[3-[(4,5-二氢-3-甲基-5-羰基-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4-羟基-N-苯基苯磺酰氨酸根(2-)]-,钠 钠(6S,7S)-3-(乙酰氧基甲基)-8-氧代-7-[(1H-四唑-1-基乙酰基)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酯 金刚西林 醋酸胃酶抑素 酪蛋白 酪氨酰-脯氨酰-N-甲基苯丙氨酰-脯氨酰胺 透肽菌素A 连氮丝菌素 远霉素 达福普丁甲磺酸复合物 达帕托霉素 辛基[(3S,6S,9S,12S,15S,21S,24S,27R,33aS)-12,15-二[(2S)-丁烷-2-基]-24-(4-甲氧苄基)-2,8,11,14,20,27-六甲基-1,4,7,10,13,16,19,22,25,28-十羰基-3,6,21-三(丙烷-2-基)三十二氢吡啶并[1,2-d][1,4,7,10,13,16,19,22,25,28]氧杂九氮杂环三十碳十五烯并 谷胱甘肽磺酸酯 谷氨酰-天冬氨酸 表面活性肽 葫芦脲 水合物 葫芦[7]脲 葚孢霉酯I 荧光减除剂(OBA) 苯甲基3-氨基-3-脱氧-α-D-吡喃甘露糖苷盐酸 苯唑西林钠单水合物 苯乙胺,b-氟-a,b-二苯基- 苯乙胺,4-硝基-,共轭单酸(9CI) 苯丙氨酰-甘氨酰-缬氨酰-苄氧喹甲酯-丙氨酰-苯基丙氨酸甲酯 苯丙氨酰-甘氨酰-组氨酰-苄氧喹甲酯-丙氨酰-苯基丙氨酸甲酯 苯丙氨酰-beta-丙氨酸 苯丁抑制素盐酸盐 苄氧羰基-甘氨酰-肌氨酸 芴甲氧羰基-4-叔丁酯-L-天冬氨酸-(2-羟基-4-甲氧基)苄基-甘氨酸 艾默德斯 腐草霉素 脲-甲醛氨酸酯(1:1:1) 胃酶抑素 A 肠螯素铁 肌肽盐酸盐 肌氨酰-肌氨酸 聚普瑞锌杂质7 罗米地辛 缬氨霉素 绿僵菌素D 绿僵菌素C 绿僵菌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