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萜烯类抗生素中的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是由侧耳菌(Pleurotus mutilus)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是截短侧耳素类药物半合成衍生物的前体。截短侧耳素类抗菌素是一大类具有较好抗菌活性和抗耐药性的新颖抗菌素家族,能够有效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
截至2019年,截短侧耳素类药物已经开发了泰妙菌素、沃尼妙林、阿扎莫林和瑞他帕林四个品种。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毒性相对较大,目前仅为动物专用药物在使用,且泰妙菌素使用最有效、最多。阿扎莫林和瑞他帕林为后来开发的人用药物,其中阿扎莫林因为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问题被搁置,目前人医只有瑞他帕林在使用。
截短侧耳素类抗菌素由三环二萜构成主体架构,最基本的结构是八元环。分子结构中五元环上的羰基和C-11上的羟基是该类抗菌素基本活性所必须的官能团构造,国外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其C-14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可获得抗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新药。
截短侧耳素是由侧耳菌产生的广谱二萜烯类抗生素。它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与其它类型抗生素不同的是,其作用方式主要在于核糖体水平上,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而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从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截短侧耳素类药物是由三环构成主体骨架,基本结构是八元环;五元环上的羰基和C-11上的羟基是其活性必须的官能团。国外大多数研究是对C-14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大大提高其抑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由于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C-14含有游离的羟基,因此没有活性;通过对C-14位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获得对细菌和支原体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的衍生物。具体而言,在C-14位连接中性基团或酸性基团化合物抗菌活性极低,连接两个碱性侧链活性也较低;而连接一个碱性中心的硫醚基侧链,其衍生物活性发生决定性的改进,例如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就含有此类侧链。
然而,如果用氧取代硫形成亚砜或砜,抗菌谱和抗原发炎因子释放能力都会下降。若再进一步将亚砜或砜氧化成磺酰基团,则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会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2019年,在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后,最新型截短侧耳素药物Lefamulin(BC-3781)在2018年完成3期临床试验,并于2019年2月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它有望成为第一个可全身用药的人用截短侧耳素抗生素,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静脉或口服给药)。此外,在2007年,第一个人用的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瑞他帕林(Retapamulin)获准用于临床,仅作为局部用药治疗成人及9个月以上儿童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病。
Pleuromutilin (Drosophilin B) 能够通过绑定细菌的核糖体亚基50S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