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R,5R)-5-but-2-ynyloxolane-2-carbaldehyde | 1493781-0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R,5R)-5-but-2-ynyloxolane-2-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
(2R,5R)-5-but-2-ynyloxolane-2-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1493781-05-7
化学式
C9H12O2
mdl
——
分子量
152.193
InChiKey
GKANXGVUZCLWDZ-DTWKUNH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简洁的两性类化合物C和F的合成
    摘要:
    海洋天然产物两性霉素C(1)和F(4)的侧链不同,但共享一个共同的大环内酯核,并带有标志性的1,4-二酮亚结构。这种特殊的基调激发了合成计划,该计划通过环炔烃前体的铂催化的跨环氢烷氧基化预测了该非辅音(“团聚”)模式的后期形成。这种关键中间体是从三个积木(组装29,41和47(或65))通过Yamaguchi酯化,Stille交叉偶联和通过闭环炔烃复分解(RCAM)进行大环化。该方法说明了为RCAM和炔烃加氢烷氧基化步骤选择的催化剂具有极好的亲核性,它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激活三键,但在各自的底物中完整保留了多达五个其他π系统。有趣的是,逆化学选择性模式被用于制备带有两个靶大环内酯的不同侧链的四氢呋喃结构单元47和65。这些碎片源自常见的醛前体46,该醛是由双不饱和醇44的烯烃选择性钴催化的氧化环化作用形成的,使相邻的乙炔基保持不变。北区29是由一个双向炔丙基马歇尔策略制备,而高度装饰酸亚基41
    DOI:
    10.1002/chem.201405790
  • 作为产物:
    描述:
    1,2-环氧基-5-己烯叔丁基过氧化氢 、 (1R,2R)-(-)-N,N'-bis(3,5-di-tert-butylsalicydene)-1,2-cyclohexanediaminocobalt(II) 、 正丁基锂 、 Co(nmp)2氧气溶剂黄146二甲基亚砜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甲苯 为溶剂, -78.0~55.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44.58h, 生成 (2R,5R)-5-but-2-ynyloxolane-2-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简洁的两性类化合物C和F的合成
    摘要:
    海洋天然产物两性霉素C(1)和F(4)的侧链不同,但共享一个共同的大环内酯核,并带有标志性的1,4-二酮亚结构。这种特殊的基调激发了合成计划,该计划通过环炔烃前体的铂催化的跨环氢烷氧基化预测了该非辅音(“团聚”)模式的后期形成。这种关键中间体是从三个积木(组装29,41和47(或65))通过Yamaguchi酯化,Stille交叉偶联和通过闭环炔烃复分解(RCAM)进行大环化。该方法说明了为RCAM和炔烃加氢烷氧基化步骤选择的催化剂具有极好的亲核性,它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激活三键,但在各自的底物中完整保留了多达五个其他π系统。有趣的是,逆化学选择性模式被用于制备带有两个靶大环内酯的不同侧链的四氢呋喃结构单元47和65。这些碎片源自常见的醛前体46,该醛是由双不饱和醇44的烯烃选择性钴催化的氧化环化作用形成的,使相邻的乙炔基保持不变。北区29是由一个双向炔丙基马歇尔策略制备,而高度装饰酸亚基41
    DOI:
    10.1002/chem.2014057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Amphidinolide F
    作者:Gaëlle Valot、Christopher S. Regens、Daniel P. O'Malley、Edouard Godineau、Hiroshi Takikawa、Alois Fürstner
    DOI:10.1002/anie.201301700
    日期:2013.9.2
    by the “umpoled” 1,4‐dioxygenation pattern characteristic for the polyketide frame of amphidinolideF was mastered by a late‐stage ring‐closing alkyne metathesis followed by a directed transannular hydration under the aegis of a carbophilic π‐acid catalyst. This concordant strategy enabled a concise total synthesis of this enticing marine natural product.
    精心策划但又不和谐:由环环戊内酯F的聚化合物骨架的“缩略的” 1,4-双加模式特征所构成的挑战是由晚期闭环炔烃复分解,然后在嗜性物质的保护下进行定向的环过合来解决的。 π-酸催化剂。这种协调一致的策略使这种诱人的海洋天然产物得以简明的合成。
  • The Formosalides: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by Total Synthesis
    作者:Saskia Schulthoff、James Y. Hamilton、Marc Heinrich、Yonghoon Kwon、Conny Wirtz、Alois Fürstner
    DOI:10.1002/anie.202011472
    日期:2021.1.4
    Total synthesis allowe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ytotoxic marine macrolides of the formosalide family to be confirmed and their previously unknown stereostructure to be assigned with confidence. The underlying blueprint was inherently modular to ensure that each conceivable isomer could be reached. This flexibility derived from the use of strictly catalyst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s to set the stereocenters
    全合成使得福尔莫内家族的细胞毒性海洋大环内的构成得以确认,并且可以放心地确定其先前未知的立体结构。底层蓝图本质上是模块化的,以确保可以实现每种可想象的异构体。这种灵活性源自使用严格的催化剂控制的转化来设置立构中心,但异头位置除外,该位置受热力学控制;作为一项额外的安全措施,所有立体中心均在环闭合之前设定,以排除不同非对映异构体的大内环所采用的构象的任何干扰。通过闭环炔复分解进行后期大环化,然后进行催化的跨环 6-exo-dig 加基化/缩酮化,以形成多环框架。具有非常不稳定的不饱和模式的侧链最终通过 Stille 耦合连接到核心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4-氨基-四氢呋喃-3-醇 顺-4-(氨基甲基)氧杂-3-醇 钨,三氯羰基二(四氢呋喃)- 苏-4-羟基-5-甲氧基-3-甲基四氢呋喃-3-甲醇 艾瑞布林中间体 甲基噁丙环聚合噁丙环,醚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2:1) 甲基[(氧杂戊-3-基)甲基]胺盐酸盐 甲基NA酸酐 甲基3-脱氧-D-赤式-呋喃戊糖苷 甲基2,5-脱水-3-脱氧-4-O-甲基戊酮酸酯 甲基-2,3-二脱氧-3-氟-5-O-新戊酰基-alpha-D-赤式戊呋喃糖苷 甲基(2S,5R)-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2R,5S)-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1S)-3-硝基-7-氧杂双环[2.2.1]庚烷-2-羧酸酯 球二孢菌素 环戊二烯基二羰基(四氢呋喃)铁(II)四氟硼酸 环十二碳六烯并[c]呋喃-1,1,3,3-四甲腈,十二氢- 环丁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甲胺 溴化镧水合物 溴三羰基(四氢呋喃)r(I)二聚体 氯化镁四氢呋喃聚合物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氯化铪(IV)四氢呋喃络合物 氯化钴四氢呋喃聚合物 氯化钪四氢呋喃配合物 氨基甲酸,四氢-3,5-二甲基-3-呋喃基酯 正丁基(3-氰基氧杂-3-基)氨基甲酸酯 四氯化铀(四氢呋喃)3 四氢糠醇氧化钡 四氢糠基乙烯基醚 四氢呋喃钠 四氢呋喃钛酸钡(IV) 四氢呋喃溴化镁 四氢呋喃基-2-乙基酮 四氢呋喃-3-羰酰氯 四氢呋喃-3-磺酰氯 四氢呋喃-3-硼酸 四氢呋喃-3-乙酸 四氢呋喃-3,3,4,4-D4 四氢呋喃-2-羧酸-(2-乙基己基酯) 四氢呋喃-2-甲酸 (3-甲基氨基丙基)酰胺 四氢呋喃-2'-基醚 四氢-N-(3-氰基丙基)-N-甲基呋喃甲酰胺 四氢-N,N-二甲基-2-呋喃甲胺 四氢-5-甲基-5-(4-甲基-3-戊烯基)-2-呋喃醇 四氢-3-甲基-3-羟基呋喃 四氢-3-甲基-3-呋喃羧酸 四氢-3-呋喃羧酰胺 四氢-3-呋喃甲酰肼 四氢-3-呋喃基氰基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