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 24640-76-4

中文名称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nCl2(THF)2]
英文别名
zinc chloride *2 tetrahydrofuran;ZINC;oxolane;dichloride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化学式
CAS
24640-76-4
化学式
C8H16Cl2O2Zn
mdl
——
分子量
280.51
InChiKey
YKZBFJVZMFIZLW-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3-118°C
  • 闪点:
    77℃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7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f15f1406fc5267046155b93343868df4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Zinc chloride tetrahydrofuran complex (1:2)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申明
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30 + P331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别名
: Cl2Zn · 2C4H8O
分子式
: 280.51 g/mol
分子量
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
CAS 号24640-76-4

模块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锌/氧化锌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吸湿的 充气操作和储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13 - 118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77.22 °C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1国际海运危规: 3261国际空运危规: 326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Dichlorobis(tetrahydrofuran)zinc)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国际海运危规: 8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国际海运危规: II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dimesitylmagnesium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73%的产率得到dimesitylzinc
    参考文献:
    名称:
    Seidel, W.; Buerger, I., Zeitschrift fu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zinc(II) chloride 在 tetrahydrofur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参考文献:
    名称:
    非质子溶剂中金属盐与大环聚醚的络合。离子型[Zn·15-冠-5·2L] 2+ [Zn2Cl6] 2-[(L = CH3CN,THF),[ZnCl·15-冠-5·L'] 2+ [Zn2Cl6] 2-( L'= H2O,CH3COCH3)和分子ZnCl2·18-crown-6·H2O和ZnCl2·2CH3CN络合物
    摘要:
    摘要在质子惰性有机溶剂中,无水或部分水合氯化锌与大环聚醚15-crown-5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两种类型的腔内离子复合盐,[Zn·15-crown-5·2L] 2+ [Zn2Cl6]。 2-和[ZnCl·15-冠-5·L'] 2+ [Zn2Cl6] 2-(L = CH3CN,THF; L′= H2O,CH3COCH3)。THF和CH3CN中的18-crown-6不能与无水ZnCl2反应,该溶液在此处生成分子加合物ZnCl2·2L。已显示部分水合的氯化锌与18-crown-6反应形成分子配合物ZnCl2·18-crown-6·H2O,其中锌原子通过供体-受体键与大环的一个氧原子相连。腔内复合物的形成被认为仅通过MX键的电离和通过“头到尾”机制将金属原子掺入腔中而发生。
    DOI:
    10.1016/s0020-1693(00)83225-9
  • 作为试剂:
    描述:
    2-羟基-1-萘甲醛3,4-二氨基苯甲酸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91%的产率得到N,N'-bis(2-hydroxynaphthylidene)-4-carboxy-1,2-phenylene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ew platinum and ruthenium Schiff base complexes for water splitting reactions
    摘要:
    新的 Pt(II) 和 Ru(II) 配合物与席夫碱配体展示出有效的可见光催化水还原和 Ce4+ 驱动的氧化活性。
    DOI:
    10.1039/c5dt0105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anadium-Catalyzed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ization:  The Question of the Metal Oxidation State in Ziegler−Natta Polymerization Promoted by (β-diketonate)<sub>3</sub>V
    作者:Yinlin Ma、Damien Reardon、Sandro Gambarotta、Glenn Yap、Hayder Zahalka、Catherine Lemay
    DOI:10.1021/om9808763
    日期:1999.7.1
    [(acac)2Al(THF)2][Al Cl4] (5). Two unprecedented V(II) complexes (R-acac)2V(TMEDA) [R = H(7a), Cy(7b), t-Bu (7c)] have been prepared and reacted with halocarbons to model the reactiv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imary role of reactivating substances, commonly employed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es, is to reoxidize V(II) to the trivalent state. The reaction formed the catalyst precursor (R-acac)2VCl(TMEDA)
    四种不同的(β-二酮酸酯)3 V络合物[β-二酮酸酯= 2,4-戊二酮(acac),2-乙酰环己酮(Cy-acac),2,2,6,6-四甲基-3,5-庚二酮(t -Bu-acac)和1,1,1,5,5,5-六氟-2,4-戊二酮(F-acac)]的制备和测试作为丙烯-乙烯共聚的催化剂,目的是获得更多见识进入活性物种的结构。有关聚合物组成和催化剂活性的数据表明,Al助催化剂的作用之一是引发过渡金属周围的主要配体争夺。尝试分离催化活性物质,得到了配制成[(β-二酮酮)AlCl 2 ] [VCl 2] [(β-二酮酸酯)2 AlCl]}。该物种仅表现出较小的催化活性,是由寄生虫过程(催化剂失活)引起的。通过用THF进行化学降解实验来支持该配方,得到了[V 2 Cl 3(THF)6 ] [AlCl 4 ]和[(acac)2 Al(THF)2 ] [Al Cl 4 ](5)的混合物。两个史无前例的V(II)络合物(R-
  • Complexation of metal salts with macrocyclic polyethers in aprotic solvents. Crystal structures of ionic [Zn·15-crown-5·2L]2+[Zn2Cl6]2− (L = CH3CN, THF), [ZnCI· 15-crown-5· L′] 2+[Zn2Cl6]2− (L′ = H2O, CH3COCH3) and molecular ZnCl2· 18-crown-6· H2O and ZnCI2·2CH3CN complexes
    作者:V.K. Bel'sky、N.R. Streltsova、B.M. Bulychev、P.A. Storozhenko、L.V. Ivankina、A.I. Gorbunov
    DOI:10.1016/s0020-1693(00)83225-9
    日期:1989.10
    Abstract Interaction of anhydrous or partially hydrated zinc chloride with the macrocyclic polyether 15-crown-5 in aprotic organic solvents was found to yield intracavity ionic complex salts of two types, [Zn·15-crown-5·2L]2+[Zn2Cl6]2− and [ZnCl· 15-crown-5·L′]2+[Zn2Cl6]2− (L = CH3CN, THF; L′ = H2O, CH3COCH3). 18-crown-6 in THF and CH3CN failed to react with anhydrous ZnCl2, the solutions producing
    摘要在质子惰性有机溶剂中,无水或部分水合氯化锌与大环聚醚15-crown-5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两种类型的腔内离子复合盐,[Zn·15-crown-5·2L] 2+ [Zn2Cl6]。 2-和[ZnCl·15-冠-5·L'] 2+ [Zn2Cl6] 2-(L = CH3CN,THF; L′= H2O,CH3COCH3)。THF和CH3CN中的18-crown-6不能与无水ZnCl2反应,该溶液在此处生成分子加合物ZnCl2·2L。已显示部分水合的氯化锌与18-crown-6反应形成分子配合物ZnCl2·18-crown-6·H2O,其中锌原子通过供体-受体键与大环的一个氧原子相连。腔内复合物的形成被认为仅通过MX键的电离和通过“头到尾”机制将金属原子掺入腔中而发生。
  • Photolytic or Oxidative Fragmentation of Trityl Diazeniumdiolate (O<sub>2</sub>N<sub>2</sub>CPh<sub>3</sub><sup>–</sup>): Evidence for Both C–N and N–N Bond Cleavage
    作者:Miguel Á. Baeza Cinco、Sabrina Kräh、Camilo F. Guzman、Guang Wu、Trevor W. Hayton
    DOI:10.1021/acs.inorgchem.2c01809
    日期:2022.9.26
    Exposure of [K(18-crown-6)(THF)2][CPh3] (THF = tetrahydrofuran; Ph = phenyl) to an atmosphere of nitric oxide (NO) cleanly generates [K(18-crown-6)][O2N2CPh3] (1) in excellent yields. A subsequent reaction of [ZnCl2(THF)2] with 3 equiv of 1 affords the C-diazeniumdiolate complex [K(18-crown-6)][Zn(O2N2CPh3)3] (2). Both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1H} NMR spectroscopy, and their structures
    将 [K(18-crown-6)(THF) 2 ][CPh 3 ] (THF = 四氢呋喃;Ph = 苯基) 暴露于一氧化氮 (NO) 的气氛中干净地生成 [K(18-crown-6)] [O 2 N 2 CPh 3 ] ( 1 ) 的收率很高。[ZnCl 2 (THF) 2 ] 与 3 equiv 的1的后续反应得到C-二醇二氮烯鎓络合物 [K(18-crown-6)][Zn(O 2 N 2 CPh 3 ) 3 ] ( 2 )。1和2都以1 H 和13为特征C 1 H} NMR光谱和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学证实。使用 371 nm 光对2进行光解形成三种含三苯甲基的产物,即 Ph 3 CH、9-苯基芴和 Ph 3 CN(H)OCPh 3 ( 3 )。此外,我们在反应混合物中检测到一氧化二氮 (N 2 O) 以及少量的 NO。相反,用 1.2 当量的 [Ag(MeCN) 4 ][PF 6
  • Zwitterionic and Bis-amido Zinc Complexes with Bulky Bis(phosphanylamino)benzene Ligands:  Synthesis, Reactivity,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ZnCl<sub>2</sub>(1,2-{N(PHMes<sub>2</sub>)}<sub>2</sub>C<sub>6</sub>H<sub>4</sub>-κ<sup>2</sup><i>N</i>,<i>N</i>‘)], [ZnPr{1-N(PMes<sub>2</sub>)-2-N(PHMes<sub>2</sub>)C<sub>6</sub>H<sub>4</sub>-κ<sup>2</sup><i>N</i>,<i>N</i>‘}], and [Zn{1-N(PMes<sub>2</sub>)-2-N(μ-PMes<sub>2</sub>)C<sub>6</sub>H<sub>4</sub>-κ<sup>3</sup><i>N</i>,<i>N</i>‘,<i>P</i>}]<sub>2</sub>
    作者:Félicité Majoumo-Mbe、Peter Lönnecke、Evamarie Hey-Hawkins
    DOI:10.1021/om050401t
    日期:2005.10.1
    The reaction of [ZnCl2(THF)(2)] with 1,2-NH(PMeS2)}(2)C6H4 (Mes = 2,4,6-Me3C6H2) yielded the unusual Zn-II complex [ZnCl2(1,2-N(PHMes(2))}(2)C6H4-kappa(2)N,N')] (1), in which a proton transfer from nitrogen to phosphorus had occurred. ZnR2 reacted with 1,2-NH(PMes(2))}(2)C6H4 to give the zwitterionic compounds [ZnR1-N(PMes(2))-2-N(PHMes(2))C6H4-kappa(2)N,N'}] (R = Pr (2a), Et (2b)). The bis-amido complex [Zn1-N(PMes(2))-2-N(mu-PMes(2))C6H4-kappa(3)N,N',P}](2) (3) was obtained from ZnCl2 and 1,2-LiN(PMes(2))}(2)C6H4. The Zn-II alkoxide complex [Zn1-NPMes(2)CH(2)CH(Me)O}-2-N(PMes(2))C6H4-kappa(3)N,N',O}](2) (4) was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 of 2a with propylene oxide. Complexes 1-4 were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ically (H-1, C-13, P-31 NMR; MS; IR) and by X-ray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 Seidel, W.; Buerger, I., Zeitschrift fu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作者:Seidel, W.、Buerger, 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4-(氨基甲基)氧杂-3-醇 钨,三氯羰基二(四氢呋喃)- 苏-4-羟基-5-甲氧基-3-甲基四氢呋喃-3-甲醇 艾瑞布林中间体 甲基NA酸酐 甲基3-脱氧-D-赤式-呋喃戊糖苷 甲基2,5-脱水-3-脱氧-4-O-甲基戊酮酸酯 甲基-2,3-二脱氧-3-氟-5-O-新戊酰基-alpha-D-赤式戊呋喃糖苷 甲基(2S,5R)-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2R,5S)-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1S)-3-硝基-7-氧杂双环[2.2.1]庚烷-2-羧酸酯 球二孢菌素 环戊二烯基二羰基(四氢呋喃)铁(II)四氟硼酸 环十二碳六烯并[c]呋喃-1,1,3,3-四甲腈,十二氢- 环丁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甲胺 溴化镧水合物 溴三羰基(四氢呋喃)r(I)二聚体 氯化镁四氢呋喃聚合物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氯化铪(IV)四氢呋喃络合物 氯化钪四氢呋喃配合物 氨基甲酸,四氢-3,5-二甲基-3-呋喃基酯 正丁基(3-氰基氧杂-3-基)氨基甲酸酯 四氢糠醇氧化钡 四氢糠基乙烯基醚 四氢呋喃钠 四氢呋喃钛酸钡(IV) 四氢呋喃溴化镁 四氢呋喃基-2-乙基酮 四氢呋喃-3-羰酰氯 四氢呋喃-3-磺酰氯 四氢呋喃-3-硼酸 四氢呋喃-3-乙酸 四氢呋喃-3,3,4,4-D4 四氢呋喃-2-羧酸-(2-乙基己基酯) 四氢呋喃-2-甲酸 (3-甲基氨基丙基)酰胺 四氢呋喃-2'-基醚 四氢-N-(3-氰基丙基)-N-甲基呋喃甲酰胺 四氢-N,N-二甲基-2-呋喃甲胺 四氢-5-甲基-5-(4-甲基-3-戊烯基)-2-呋喃醇 四氢-3-甲基-3-羟基呋喃 四氢-3-呋喃羧酰胺 四氢-3-呋喃甲酰肼 四氢-3,4-呋喃二胺 四氢-3,4-呋喃二胺 四氢-2-呋喃胺 四氢-2-呋喃羧酰胺 四氢-2-呋喃甲脒 四氢-2-呋喃乙醛 呋喃,四氢-2-[1-(甲硫基)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