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4-(Dimethylamino)-3-hydroxy-6-methyloxan-2-yl]oxy-14-ethyl-9-fluoro-7,12,13-trihydroxy-4-(5-hydroxy-4-methoxy-4,6-dimethyloxan-2-yl)oxy-3,5,7,9,11,13-hexamethyl-oxacyclotetradecane-2,10-dione | 82664-2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4-(Dimethylamino)-3-hydroxy-6-methyloxan-2-yl]oxy-14-ethyl-9-fluoro-7,12,13-trihydroxy-4-(5-hydroxy-4-methoxy-4,6-dimethyloxan-2-yl)oxy-3,5,7,9,11,13-hexamethyl-oxacyclotetradecane-2,10-dione
英文别名
——
6-[4-(Dimethylamino)-3-hydroxy-6-methyloxan-2-yl]oxy-14-ethyl-9-fluoro-7,12,13-trihydroxy-4-(5-hydroxy-4-methoxy-4,6-dimethyloxan-2-yl)oxy-3,5,7,9,11,13-hexamethyl-oxacyclotetradecane-2,10-dione化学式
CAS
82664-20-8
化学式
C37H66FNO13
mdl
——
分子量
751.9
InChiKey
XOEUHCONYHZUR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9°C (dec.)
  • 沸点:
    814.6±65.0 °C(Predicted)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氯仿(微溶)、DMSO(微溶)、乙醇(微溶)、甲醇(微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52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5
  • 拓扑面积:
    194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15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16
  • 危险类别码:
    R10

SDS

SDS:32a57e0a501771c05fc9fcf9f02c486f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氟红霉素的作用

氟红霉素是一种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尽管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抑制大环内酯耐药菌方面没有显著提升,但面对日益增多的耐药菌,这类药物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自90年代以来,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泰利霉素逐步发展起来,它不仅保留了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还对第一、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氟红霉素适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及牙和口腔感染。

化学性质

氟红霉素从乙醇中结晶析出,形成棱状结晶,熔点为183~184℃。其比旋度为[α]D -54.9°。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83nm处(ε17.9)。

用途

氟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但更优,尤其对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及脆性拟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此外,它对酸的稳定性较好,并且对肝脏基本无毒副作用。

生产方法

方法1:

  • 使用Streptomyces erythraeus(ATCC 31772)菌种进行接种培养24小时后,加入500μg/ml的(8S)-8-fluoroerythionolide A,继续培养96小时,在120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 取2.1L含有1.0g (8S)-8-fluoroerythionolide A 的培养液过滤。
  • 加入等体积的10%硫酸锌水溶液和4%氢氧化钠水溶液,离心分离后,上层澄清溶液用pH值为9.8的乙酸乙酯提取。
  • 提取液经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处理,并在减压下蒸除乙酸乙酯,最终得到1.36g剩余物。
  • 通过分配柱层析分离后,获得0.35g氟红霉素。再用乙醇重结晶得0.230g纯品,为棱状结晶,熔点183~184℃。

方法2:

  • 红霉素在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8,9-脱水红霉素-6,9-半缩酮衍生物。
  • 该衍生物进一步氧化为氧化叔胺化合物。
  • 再与三氟甲基次氟酸盐或氟代高氯酸反应,在8位引入氟。
  • 最后通过N-氧化物催化氢解,从而得到氟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