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法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它具有加速新陈代谢、调节肠胃机能和胃酸分泌,以及加强粘膜保护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合成路线研究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的文献和国内外专利分析,采用橙花叔醇为原料得到法尼基乙酸甲酯(酯),水解后得到法尼基乙酸,再进行酯化反应最终得到法尼基乙酸香叶酯。该合成路线安全环保、使用易得的原料,并避免了苛刻的工艺要求,对设备和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获得高纯度的中间体法尼基乙酸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介绍吉法酯(化学名为5,9,13-三甲基-4,8,12-十四碳三烯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酯)的合成路线显示,其结构中2'位和8位双键为E构型,而4位双键同时存在Z构型和E构型。由于吉法酯的质量标准尚未公开,有必要明确药品中4Z和4E两种构型的比例,以提供仿制药研究及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
合成路线尽管吉法酯已列入日本药典,但其有关物质的检查项未见报道。在化合物1合成工艺的研究中发现,其中间体、副产物等有关物质会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根据文献中的工艺路线(如下所示),合成了可能出现的三种有关物质:(3E,6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A)、(4E,8E)-法尼基乙酸橙花醇酯(B)和(4Z,8E)-法尼基乙酸橙花醇酯(C),为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有关物质A是由反式橙花叔醇(2)在正丁酸催化下直接脱水形成,反应式如下:
物质B是在吉法酯产品制备过程中由(4E,8E)-法尼基乙酸(5)与香叶醇原料中含量较低的橙花醇缩合而成,反应式为:
物质C是由(4Z,8E)-法尼基乙酸(6)与香叶醇的同分异构体橙花醇缩合而成,反应式如下所示。
吉法酯是一种研究胃炎和胃溃疡的药物,并且也用于干眼症的研究。在体外研究中,吉法酯以0.001、0.01或0.1 mg/mL的剂量增加黏蛋白分泌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浓度为0.1 m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吉法酯特异性地刺激了黏蛋白分泌。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5,9,13-trimethyl-tetradeca-4,8,12-trienoic acid | 23224-49-9 | C17H28O2 | 264.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