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又名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效力不及青霉素。但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布鲁氏菌和巴氏杆菌等具有较强作用,其效果与氯霉素、四环素相似或略强,毒性低于后者。氨苄西林对耐药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无效。
该药物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人畜肺部、尿道感染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疾病;也用于驹、犊肺炎,牛巴氏杆菌病、乳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鸡白痢、禽伤寒等。氨苄西林易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干扰分解从而降低疗效,常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和扩展抗菌谱。此外,它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也有协同作用。
作用机制氨苄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从而能够抑制细菌增殖并直接杀灭细菌。
药物相互作用氨苄西林为白色晶体或粉末状物质,熔点199-202℃,微溶于水和甲醇,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及四氯化碳。无臭味苦,其钠盐易溶于水。
用途氨苄西林是一种有效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生长,特别是对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一些变形杆菌有较强作用。用于治疗敏感的肠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产气杆菌、流感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
生产方法氨苄西林通过将D(-)-苯甘氨酸的侧链羧酸用氯化剂PCI5转化为酰氯,再与6-APA进行缩合反应制得。在反应罐中加入丙酮和水,在-5至-10℃下降温后添加6-APA及盐酸苯甘氨酰氯,反应0.5小时后再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3.5。随后用甲苯萃取反应物,取出水层并调整pH值为约3.0。使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后,在pH 4.8下静置并过滤,再用丙酮洗涤并在40℃以下进行真空干燥,最终得到氨苄西林产品。
分类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中毒
急性毒性腹腔-大鼠 LD50: 5400 毫克/公斤; 腹腔-小鼠 LD50: 325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燃烧时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氢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