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of UGT76G1 achieves regioselectivity for branched-glucoside synthesis. The active site accommodates a two-glucosyl side chain and provides a site for addition of a third sugar molecule to the C3′ position of the first C13 sugar group of stevioside. This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on the glycosylation of other naturally occurring sweeteners, such as the mogrosides from monk fruit, and a possible template
                                    甜菊糖苷,例如
甜菊糖苷和莱鲍迪苷A,是比糖甜约200倍的天然产品,并用作天然,无热量的
甜味剂。莱鲍迪甙A和其他相关
甜菊糖苷的
生物合成涉及
甜菊糖二萜的形成,然后是
尿苷二
磷酸(
UDP)依赖性
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一系列糖基化作用。来自甜叶菊的UGT76G1催化形成甜菊分子的支链
葡萄糖苷的形成,并且对于其高强度甜度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
UDP-
葡萄糖基转移酶UGT76G1的3D结构,包括该蛋白与
UDP和莱鲍迪甙A结合在活性位点的复合物。定点突变体的X射线晶体结构和生化分析确定了催化组
氨酸,以及UGT76G1的受体位点如何实现分支糖苷合成的区域选择性。活性位点容纳两个
葡糖基侧链,并提供用于将第三糖分子添加至
甜菊糖苷的第一C13糖基团的C3'位置的位点。这种结构提供了对其他天然
甜味剂(例如和尚果实中的罗汉果苷)糖基化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