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nitrophenyl 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iduronitrile | 890531-5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nitrophenyl 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iduronitrile
英文别名
N-[(2S,3R,4R,5S,6R)-6-cyano-4,5-dihydroxy-2-(4-nitrophenoxy)oxan-3-yl]acetamide
p-nitrophenyl 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iduronitrile化学式
CAS
890531-52-9
化学式
C14H15N3O7
mdl
——
分子量
337.289
InChiKey
XFDIQMPMSYPAIP-DHGKCCL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15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酶促反应底物的氰基脱氧-糖基衍生物
    摘要:
    介绍了从在 C-5 或 C-6 位置带有氰基的 2-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苷衍生的新糖腈 8-10 的合成路线。为了通过在 60 °C 下用 KCN/DMF 处理甲苯磺酸酯 23 来制备糖基叠氮化物 10,发生了分子内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高度受限的不可分离的四唑 24,它很容易转化为亚氨基-叠氮化合物 25 通过叠氮四唑互变异构。发现化合物 8 和 10 是比化合物 9 更差的真菌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底物,并且这些化合物均不被接受为腈水解酶或腈水合酶的底物。将腈 8-10 停靠在来自米曲霉的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活性位点中,产生了与天然底物相当的相互作用能。基于这些表明这些化合物 (8 > 9 > 10) 与活性位点强结合的数据,有人提出一些氰基衍生物可以作为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该假设与显示化合物 9 (KI = 0.37 mM),尤其是化合物
    DOI:
    10.1002/ejoc.2005007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anodeoxy-Glycosyl Derivatives as Substrates for Enzymatic Reactions
    作者:Ana T. Carmona、Pavla Fialová、Vladimir Křen、Rudiger Ettrich、Ludmila Martínková、Antonio J. Moreno-Vargas、Cristina González、Inmaculada Robina
    DOI:10.1002/ejoc.200500755
    日期:2006.4
    Synthetic rout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ew sugar nitriles 8–10 derived from 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ides bearing a cyano group at the C-5 or C-6 position are presented. In an attempt to prepare the glycosyl azide 10 by treatment of tosylate 23 with KCN/DMF at 60 °C, an intramolecular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ccurred to give the highly constrained nonisolable tetrazole 24, which
    介绍了从在 C-5 或 C-6 位置带有氰基的 2-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苷衍生的新糖腈 8-10 的合成路线。为了通过在 60 °C 下用 KCN/DMF 处理甲苯磺酸酯 23 来制备糖基叠氮化物 10,发生了分子内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高度受限的不可分离的四唑 24,它很容易转化为亚氨基-叠氮化合物 25 通过叠氮四唑互变异构。发现化合物 8 和 10 是比化合物 9 更差的真菌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底物,并且这些化合物均不被接受为腈水解酶或腈水合酶的底物。将腈 8-10 停靠在来自米曲霉的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活性位点中,产生了与天然底物相当的相互作用能。基于这些表明这些化合物 (8 > 9 > 10) 与活性位点强结合的数据,有人提出一些氰基衍生物可以作为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该假设与显示化合物 9 (KI = 0.37 mM),尤其是化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