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one | 1015760-6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one
英文别名
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1-one;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one;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2H-quinolin-1-yl]ethanone
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one化学式
CAS
1015760-68-5
化学式
C19H21NO
mdl
——
分子量
279.382
InChiKey
IKPNCDZHNDYMC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2,3,4-四氢喹啉2,6-二甲基吡啶六氟异丙醇 、 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palladium diacetate 、 copper(II)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1-(8-(3,4-dimethylphenyl)-3,4-dihydroquinolin-1(2H)-yl)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电氧化双 C–H 芳基化
    摘要:
    电化学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脱氢反应已成为实现可持续且原子经济的有机合成的有前景的平台,可避免危险的氧化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需要的副产物和迂回的官能团操作。然而,对机制的认识不足仍然阻碍了这一策略的广泛采用。在这方面,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电化学钯催化的氧化偶联策略,以在没有化学计量的化学氧化剂的情况下获得联芳基。强大的钯电催化作用大大抑制了自偶联和氧化的发生,甚至与缺电子芳烃兼容。后期功能化和啶酰菌胺前体合成进一步凸显了我们电解的实际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机理研究包括通过可变时间归一化分析(VTNA)和初始速率分析评估每个组分的反应级数、H/D交换实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和化学计量有机金属实验,为参与之间的金属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周转限制步骤中的两种有机钯配合物。因此,匹配两种不同有机钯中间体的浓度或寿命被认为是电氧化催化成功的关键。此外,阳离子铜(II)的存在似乎有助于钯(0)催化剂的稳定,而不是在催化剂的氧化中发挥作用。
    DOI:
    10.1021/jacs.3c084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catalyzed C–H activation of anilides at room temperature: ortho-arylation and acetoxylation
    作者:Fan Yang、Feijie Song、Wei Li、Jingbo Lan、Jingsong You
    DOI:10.1039/c3ra41981a
    日期:——
    Room-temperature ortho-arylation and acetoxylation of anilides have been achieved using cationic palladium (Pd[TFA]+) as catalyst and (NH4)2S2O8 as oxidant.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suggests that palladium may have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in the catalytic cycles of these two transformations.
    使用阳离子钯(Pd[TFA]+)作为催化剂和(NH4)2S2O8作为氧化剂,已经实现了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在室温下的邻位芳基化和乙酰氧基化反应。初步的机理研究暗示,在这两种转化的催化循环中,钯可能具有不同的氧化态。
  • Multiple CH Activations To Construct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in a Process Completely Free of Organohalogen and Organometallic Components
    作者:Bi-Jie Li、Shi-Liang Tian、Zhao Fang、Zhang-Jie Shi
    DOI:10.1002/anie.200704092
    日期:2008.1.25
  • Palladium-Catalyzed Electrooxidative Double C–H Arylation
    作者:Zhipeng Lin、João C. A. Oliveira、Alexej Scheremetjew、Lutz Ackermann
    DOI:10.1021/jacs.3c08479
    日期:2024.1.10
    homocoupling and oxygenation, being compatible even with electron-deficient arenes.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and Boscalid precursor synthesis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our electrolysis. Remarkably, mechanistic studies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action order of each component by variable time normalization analysis (VTNA) and initial rate analysis, H/D exchange experiment
    电化学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脱氢反应已成为实现可持续且原子经济的有机合成的有前景的平台,可避免危险的氧化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需要的副产物和迂回的官能团操作。然而,对机制的认识不足仍然阻碍了这一策略的广泛采用。在这方面,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电化学钯催化的氧化偶联策略,以在没有化学计量的化学氧化剂的情况下获得联芳基。强大的钯电催化作用大大抑制了自偶联和氧化的发生,甚至与缺电子芳烃兼容。后期功能化和啶酰菌胺前体合成进一步凸显了我们电解的实际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机理研究包括通过可变时间归一化分析(VTNA)和初始速率分析评估每个组分的反应级数、H/D交换实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和化学计量有机金属实验,为参与之间的金属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周转限制步骤中的两种有机钯配合物。因此,匹配两种不同有机钯中间体的浓度或寿命被认为是电氧化催化成功的关键。此外,阳离子铜(II)的存在似乎有助于钯(0)催化剂的稳定,而不是在催化剂的氧化中发挥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