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actiflorin | 1361049-5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actiflorin
英文别名
(+)-Lactiflorin;[(1R,3S,5R,6S,7S,8R,10R,12R,15R,17R)-6,7-dihydroxy-5-(hydroxymethyl)-10-methyl-14-oxo-2,4,9,11-tetraoxapentacyclo[10.4.1.01,10.03,8.015,17]heptadecan-17-yl]methyl benzoate
lactiflorin化学式
CAS
1361049-59-3
化学式
C23H26O10
mdl
——
分子量
462.453
InChiKey
AGRYIZUKIKYUFX-DNITZUG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5
  • 拓扑面积:
    141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lactiflorin吡啶乙酸酐 作用下, 以59%的产率得到lactiflorin tri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2 + 2]光环加成反应作为2-氧三环[4.2.1.04,9] nonan-3-one乳杆菌素骨架的入口
    摘要:
    评估了两个[2 + 2]光环加成途径,作为接近在萜烯单糖苷乳糖苷中发现的三环核心结构的可能方法。尽管通过γ-取代的环戊烯酮的第一条路线很快被放弃了,但外消旋(5 R *)-3-苄氧基-5--5-丁-3-3′-烯基-4-甲氧基羰基呋喃-2(5  H)的反应进行得很高。产率高且具有非对映选择性。然而,事实证明,区域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ut-3'-enyl链内的取代方式,该取代方式将末端烯烃双键连接至光激发的丁烯内酯发色团。如果链未被取代或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位于syn的2'位与现有的立体定位中心(5 R *,2 'S *)相关,交叉产物的区域选择性为89:11至69:31。如果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与现有的立体异构中心呈反相关关系位于2' (5 R *,2'R *),以74:24至55:45的区域选择性(61-83%的产率)获得所需的直链产物。按照这种方法,通过分子内[2 + 2]光环
    DOI:
    10.1002/asia.201200295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3R,5R)-3,5-dihydroxy-6-heptenoate 在 N-甲基吗啉2,6-二甲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 、 barium hydroxide octahydrate 、 20 wt.% Pd(OH)2 on activated carbon 、 叔丁基二甲硅基三氟甲磺酸酯四丁基氟化铵氢气4-甲基苯磺酸吡啶 、 sodium hydride 、 碳酸氢钠戴斯-马丁氧化剂三乙胺氯甲酸甲酯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乙醇正己烷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腈 、 mineral oil 为溶剂, -78.0~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96.5h, 生成 lactiflorin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2 + 2]光环加成法合成(+)-乳杆菌素
    摘要:
    启迪性合成:光诱导的分子内[2 + 2]光环加成反应(1 → 2)是立体选择合成(+)-花胶苷(3)及其三乙酸酯的关键步骤。通过与报告的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明确阐明该天然产品的结构,此前已为其指​​定了三种不同的结构。
    DOI:
    10.1002/anie.20110688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NG, HUI YING;LI, SHOU ZHEN;WANG, HUAI BIN;YU, DE QUAN;LIANG, XIAO TIAN, TETRAHEDRON, 46,(1990) N, C. 3123-3128
    作者:LANG, HUI YING、LI, SHOU ZHEN、WANG, HUAI BIN、YU, DE QUAN、LIANG, XIAO TIAN
    DOI:——
    日期:——
  • Total Synthesis of (+)-Lactiflorin by an Intramolecular [2+2] Photocycloaddition
    作者:Ping Lu、Thorsten Bach
    DOI:10.1002/anie.201106889
    日期:2012.1.27
    Enlightning synthesis: A light‐induced intramolecular [2+2] photocycloaddition reaction (1→2) was the key step in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lactiflorin (3) and its triacetate. By comparison with reported analytical data, it was possible to unambiguously elucidate the structure of this natural product, to which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had been previously assigned.
    启迪性合成:光诱导的分子内[2 + 2]光环加成反应(1 → 2)是立体选择合成(+)-花胶苷(3)及其三乙酸酯的关键步骤。通过与报告的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明确阐明该天然产品的结构,此前已为其指​​定了三种不同的结构。
  • Intramolecular [2+2] Photocycloaddition Reactions as an Entry to the 2‐Oxatricyclo[4.2.1.0<sup>4, 9</sup>]nonan‐3‐one Skeleton of Lactiflorin
    作者:Ping Lu、Eberhardt Herdtweck、Thorsten Bach
    DOI:10.1002/asia.201200295
    日期:2012.8
    center (5R*,2′R*), the desired straight products were obtained in regioselectivities of 74:24 to 55:45 (61–83 % yield). Following this route, the aglycon part of lactiflorin was obtained by an intramolecular [2+2] photocycloaddition and a subsequent hydrogenolysis in 53 % yield. Its further conversion into the natural product after glycosylation included a methyl addition to the lactone carbonyl group
    评估了两个[2 + 2]光环加成途径,作为接近在萜烯单糖苷乳糖苷中发现的三环核心结构的可能方法。尽管通过γ-取代的环戊烯酮的第一条路线很快被放弃了,但外消旋(5 R *)-3-苄氧基-5--5-丁-3-3′-烯基-4-甲氧基羰基呋喃-2(5  H)的反应进行得很高。产率高且具有非对映选择性。然而,事实证明,区域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ut-3'-enyl链内的取代方式,该取代方式将末端烯烃双键连接至光激发的丁烯内酯发色团。如果链未被取代或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位于syn的2'位与现有的立体定位中心(5 R *,2 'S *)相关,交叉产物的区域选择性为89:11至69:31。如果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与现有的立体异构中心呈反相关关系位于2' (5 R *,2'R *),以74:24至55:45的区域选择性(61-83%的产率)获得所需的直链产物。按照这种方法,通过分子内[2 + 2]光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