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甲基喹啉 1-氧化物 | 4053-42-3

中文名称
6-甲基喹啉 1-氧化物
中文别名
6-甲基喹啉氮氧化物;6-甲基喹啉1-氧化物
英文名称
6-methylquinoline-N-oxide
英文别名
6-methylquinoline 1-oxide;6-methyl-1-oxidoquinolin-1-ium
6-甲基喹啉 1-氧化物化学式
CAS
4053-42-3
化学式
C10H9NO
mdl
——
分子量
159.188
InChiKey
NWQHPFQBRWNJB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5 °C
  • 沸点:
    172-175 °C(Press: 3 Torr)
  • 密度:
    1.1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499090

SDS

SDS:585681acb66de3b6a4ccd6025f2de7bc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甲基喹啉 1-氧化物苯硅烷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80%的产率得到6-甲基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胺氮氧化物的无金属脱氧:合成和机理研究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和 P(III)/P(V) 氧化还原循环的组合,用于芳香胺N-氧化物的有效脱氧。此外,我们发现仅使用苯基硅烷就可以轻松地对多种脂肪胺N-氧化物进行脱氧。这些实际上简单的方法在无金属条件下可以很好地进行,耐受许多功能并且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能够深入了解控制芳香族和脂肪族胺N-氧化物反应性的因素。
    DOI:
    10.1002/cphc.202100108
  • 作为产物:
    描述:
    6-甲基喹啉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6-甲基喹啉 1-氧化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氨基甲酸酯试剂合成8-氨基喹啉:方便安装和实用酰胺化基团的脱保护。
    摘要:
    本文描述了通过使用易于安装和易于脱保护的酰胺化试剂开发8-氨基喹啉的实用途径的方法。在Rh III催化条件下优化了两个可扩展程序:i)使用预生成的氯氨基甲酸酯; ii)直接使用氨基甲酸酯的两步一锅法。两种方法对于在温和条件下克级合成8-氨基喹啉非常方便。在钯催化的转移加氢条件下,同时对喹啉N-氧化物进行脱氧,可以轻松合成通用的酰胺化基团,从而获得具有出色整体效率的8-氨基喹啉。
    DOI:
    10.1002/chem.201503511
  • 作为试剂:
    描述:
    烯丙基苄基醚6-甲基喹啉 1-氧化物 、 tris(bipyridine)ruthenium(II) dichloride hexahydrate 、 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生成 (丙氧基甲基)苯
    参考文献:
    名称:
    N-杂环N-氧化物的可见光光催化脱氧
    摘要:
    描述了一种可扩展且操作简单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对各种N-杂环N-氧化物进行化学选择脱氧(总共36个实例)。该可见光诱导方案的特点是仅使用市售试剂,室温条件下以及在相同分子中存在吡啶N-氧化物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喹啉N-氧化物空前的化学选择性除去喹啉N-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明智地选择光催化剂。
    DOI:
    10.1021/acs.orglett.8b034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sup>III</sup>-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Quinoline<i>N</i>-Oxides with Alkenes:<i>N</i>-Oxide as Traceless Directing Group for Remote C-H Activation
    作者:Ritika Sharma、Rakesh Kumar、Inder Kumar、Upendra Sharma
    DOI:10.1002/ejoc.201501246
    日期:2015.12
    A RhIII-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quinoline N-oxides with alkenes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provides C-8 olefinated quinoline derivatives by employing a remote C–H activation strategy. Main features of this catalytic method include the use of N-oxide as a traceless directing group,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for the C-8 position, and the broad scope of possible substrates
    已经开发了 RhIII 催化的喹啉 N-氧化物与烯烃的脱氢偶联反应,该反应通过采用远程 C-H 活化策略提供 C-8 烯化喹啉衍生物。这种催化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使用 N-氧化物作为无痕导向基团、C-8 位反应的高选择性以及可能的底物范围广泛。还进行了机理研究。首次合成并表征了可能的关键反应中间体喹啉 N-氧化物的五元罗达环。
  • Rh/O<sub>2</sub>-Catalyzed C8 Olefination of Quinoline <i>N</i>-Oxides with Activated and Unactivated Olefins
    作者:Ritika Sharma、Rakesh Kumar、Upendra Sharma
    DOI:10.1021/acs.joc.8b03176
    日期:2019.3.1
    Molecular oxygen has been explored as an economic and clean oxidant, an alternative to inorganic oxidants. A wide substrate scope with respect to quinoline N-oxides and olefins (activated acrylates and styrenes; unactivated aliphatic olefins) demonstrates the robustness of the developed catalytic method. Interestingly, 2-substituted quinoline N-oxides also afforded good yields of the corresponding C8-olefinated
    开发了铑/ O 2系统催化的喹啉N-氧化物的远端C(sp 2)-H烯烃化反应。分子氧已被视为一种经济,清洁的氧化剂,可以替代无机氧化剂。关于喹啉N-氧化物和烯烃(活化的丙烯酸酯和苯乙烯;未活化的脂族烯烃)的广泛的底物范围证明了所开发的催化方法的鲁棒性。有趣的是,2-取代的喹啉N氧化物还提供了相应的C 8烯烃化产物的良好产率。已经进行了动力学同位素研究和氘标记实验以了解初步的机理途径。通过利用天然产物衍生的底物,以及通过将C8-烯化的喹啉N-氧化物转化成各种其他有用的分子,证明了所开发方法的适用性。
  • Deoxygenative C2-heteroarylation of quinoline <i>N</i>-oxides: facile access to α-triazolylquinolines
    作者:Geetanjali S Sontakke、Rahul K Shukla、Chandra M R Volla
    DOI:10.3762/bjoc.17.42
    日期:——
    A metal- and additive-free, highly efficient, step-economical deoxygenative C2-heteroarylation of quinolines and isoquinolines was achieved from readily available N-oxides and N-sulfonyl-1,2,3-triazoles. A variety of α-triazolylquinol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good regioselectivity and in excellent yiel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Further, a gram-scale and one-pot synthesis illustrated
    通过容易获得的N-氧化物和N-磺酰基-1,2,3-三唑可实现喹啉和异喹啉的无金属和无添加剂,高效,经济的步骤脱氧C2-杂芳基化。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和优异的产率合成了多种α-三唑基喹啉衍生物。进一步,克级和一锅法合成说明了所开发协议的有效性和简单性。还发现当前的转化与天然产物的后期改性相容。
  • Co(III)-Catalyzed C–H Amid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es with Dioxazolon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Ankit Kumar Dhiman、Ankita Thakur、Inder Kumar、Rakesh Kumar、Upendra Sharma
    DOI:10.1021/acs.joc.0c01237
    日期:2020.7.17
    A cobalt(III)-catalyzed C-8 selective C–H amidation of quinoline N-oxide using dioxazolone as an amidating reagent under mild conditions is disclosed. The reaction proceeds efficiently with excellent functional group compatibility. The utility of the current method is demonstrated by gram scale synthesis of C-8 amide quinoline N-oxide and by converting this amidated product into functionalized quinolines
    公开了在温和条件下使用重氮唑啉作为酰胺化试剂的钴(III)催化的喹啉N-氧化物的C-8选择性C–H酰胺化。该反应以优异的官能团相容性有效地进行。通过克规模合成C-8酰胺喹啉N-氧化物并将该酰胺化产物转化为官能化喹啉,证明了本方法的实用性。此外,开发的催化方法也适用于N-嘧啶二氢吲哚的C-7酰胺化和苯甲酰胺的正酰胺化。
  • TsOH·H<sub>2</sub>O-mediated <i>N</i>-amidation of quinoline <i>N</i>-oxides: facile and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i>N</i>-(quinolin-2-yl)amides
    作者:Xinghua Chen、Mei Peng、Hao Huang、Yangfan Zheng、Xiaojun Tao、Chunlian He、Yi Xiao
    DOI:10.1039/c8ob00862k
    日期:——
    An operationally simple method with 100% atom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quinolin-2-yl)amides via the TsOH·H2O-mediated N-amidation of quinoline N-oxides using inexpensive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itriles as the amidation reagents. Mechanistic explor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probably proceeds through an acid-assisted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and an N–O bond
    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100%原子经济性的操作简单方法,用于使用廉价的市售腈通过TsOH·H 2 O介导的喹啉N-氧化物的N-酰胺化反应,合成各种N-(喹啉-2-基)酰胺。作为酰胺化试剂。机理探索表明,该反应可能是通过酸辅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N–O键裂解,然后进行脱氢芳构化过程来进行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