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肼是一种抗抑郁躁狂药,属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抗抑郁作用与尼亚酰胺相似,通过减少脑内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降解,增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对于内源性抑郁症较为有效,而对外源性和反应性抑郁症疗效不佳。
在治疗重型抑郁症、心境恶劣性障碍和非典型抑郁症方面,硫酸苯乙肼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且对惊恐性障碍和恐怖性障碍也有积极作用。对于某些难以通过三环类药物控制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非典型抑郁症或严重焦虑症的个体,苯乙肼或许能带来有效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苯乙肼在某些贪食症患者中可以改善饮食习惯,但其确切作用仍需临床对照试验验证。由于其毒性较大,在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作用与用途苯乙肼作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通过减少脑内儿茶酚胺的降解增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对于内源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但对其他类型的抑郁症疗效较弱。
产品特性反苯环丙胺和苯乙肼是常用的处方药,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症。与反苯环丙胺相比,苯乙肼的刺激性较小,适用于那些对反苯环丙胺有强烈不适感的患者。同时,它引发体重增加的程度低于反苯环丙胺,并且可能具有类似氟西汀等SSRI类药物减少食欲的效果。
一般而言,若服用苯乙肼,则需在摄取的食物中至少含有10毫克酪胺才能引发高血压反应;而反苯环丙胺则只需5毫克的酪胺即可产生相同效果。
研究发现研究表明,苯乙肼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与PD-1抗体表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常见的单胺氧化酶-A(MAO-A)抑制剂还包括溴法罗明、托洛沙酮及司立吉兰等。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一般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直立性低血压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水肿、便秘、失眠、恶心以及震颤、共济失调、反射亢进等症状。过量使用可导致昏厥、多汗、心跳加速及呼吸表浅等问题,此时可用氯丙嗪进行肌内注射对抗。
肝脏毒性 其他注意事项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乙基溴苯 | 1-phenyl-2-bromoethane | 103-63-9 | C8H9Br | 185.063 |
邻氯乙苯 | 2-phenylethyl chloride | 622-24-2 | C8H9Cl | 140.612 |
苯乙醇 | 2-phenylethanol | 60-12-8 | C8H10O | 122.167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苯乙胺 | phenethylamine | 64-04-0 | C8H11N | 121.182 |
—— | β-Phenylethylaminoguanidin | 5186-82-3 | C9H14N4 | 178.237 |
—— | 1-(2-Phenylethyl)-1-prop-2-ynylhydrazine | 374688-49-0 | C11H14N2 | 174.246 |
—— | 2-Methansulfonyl-1-phenethyl-hydrazin | 91054-88-5 | C9H14N2O2S | 214.288 |
1-氨基-1-(2-苯基乙基)硫脲 | 1-phenethylhydrazinecarbothioamide | 3473-12-9 | C9H13N3S | 195.288 |
—— | Oxalsaeure-hydrazid- |
94628-89-4 | C10H14N4O2 | 222.247 |
—— | oxalic acid bis-(N'-phenethyl-hydrazide) | 98636-67-0 | C18H22N4O2 | 326.398 |
—— | Phenylethylhydrazono-brenztraubensaeure | 66700-68-3 | C11H14N2O2 | 206.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