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Polymyxin B)是1947年发现的一种由多粘杆菌产生的抗生素,主要由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不同菌种产生的多粘菌素因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不同而分为A、B、C、D、E、M等多种类型。其中,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又分为B1和B2,多粘菌素E(Polymyxin E)分为E1和E2,多粘菌素M又称多粘菌素甲。多粘菌素B和E由于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广泛。多粘菌素B主要用于人用药,而多粘菌素E则用于兽用药。
分子式与溶解性
多粘菌素B常用其硫酸盐形式,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且有引湿性。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室温下放置一周不影响效价。它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并且不溶于醚、酮、酯和烃等有机溶剂。
化学结构
多粘菌素是一类碱性的多肽类抗生素,主要分为A、B、C、D 和E 5种类型,其基本结构为环状十肽序列,包括一个七肽环及一个三环侧链,并带有含氨基酸残基端的脂肪酸尾链。不同氨基酸残基导致它们化学结构略有差异,这也是多粘菌素分型的主要依据。
临床应用与药动学特点
药动学特点: 多粘菌素E是前体药物,在体内需经水解转化成粘菌素才具有抗菌活性。而多粘菌素B则是活性药物,注射后直接具有抗菌活性。
代谢途径: 如图2所示,进入体内的多粘菌素E主要在肾脏排泄,仅少量转化为有效成分粘菌素。肾功能受损时,需减少给药剂量以避免毒性增加。
作用与用途: 多粘菌素B是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抗绿脓杆菌效果显著。多粘菌素B广泛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
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尽管多粘菌素在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现在已经被其他疗效更好、毒性更低的抗生素所取代。不过,仍可用于局部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眼、耳、皮肤和粘膜感染以及烧伤绿脓杆菌感染。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多黏菌素B九肽盐酸盐 | H-Thr-L-α,γ-diaminobutyryl-cyclo(L-α,γ-diaminobutyryl-L-α,γ-diaminobutyryl-D-Phe-Leu-L-α,γ-diaminobutyryl-L-α,γ-diaminobutyryl-Thr) | 86408-36-8 | C43H74N14O11 | 963.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