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E)-4-iodo-2-methoxypent-3-en-1-al | 1040833-2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E)-4-iodo-2-methoxypent-3-en-1-al
英文别名
(2S,3E)-4-iodo-2-methoxypent-3-enal;(E,2S)-4-iodo-2-methoxypent-3-enal
(2S,3E)-4-iodo-2-methoxypent-3-en-1-al化学式
CAS
1040833-25-7
化学式
C6H9IO2
mdl
——
分子量
240.041
InChiKey
XHPPSAVERBXWAR-QVQDZQD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3E)-4-iodo-2-methoxypent-3-en-1-al(1R,5S)-1-[(1R)-2-(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4-methoxyphenylmethoxy)ethyl]-7,7-dimethyl-2-oxabicyclo[3.2.0]heptan-3-onesod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58h, 以51%的产率得到(1R,4R,5S)-1-[(1R)-2-(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4-methoxyphenylmethoxy)ethyl]-4-[(1S,2S,3E)-1-hydroxy-4-iodo-2-methoxypent-3-enyl]-7,7-dimethyl-2-oxabicyclo[3.2.0]hept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和(-)-Pestalotiopsin A的总合成
    摘要:
    一个对映体的全合成的叶绿素型倍半萜类香蒜素A的对映体已经实现,从而建立了天然(+)-脂蛋白A的绝对立体化学。该合成的重点包括N-丙炔基Oppolzer樟脑的[2 + 2]环加成。乙烯酮二烷基乙缩醛,随后的高立体选择性1,4-氢化物加成/质子化,功能化的双环内酯与醛的醛醇缩合反应,高效的分子内Nozaki-Hiyama-Kishi(NHK)反应,用于构建高应变(E)-环壬烯环,以及钯催化的烯丙基甲磺酸酯的还原,同时保留了E构型。
    DOI:
    10.1021/jo9012546
  • 作为产物:
    描述:
    (2R,3S,4E)-5-iodo-3-methoxyhex-4-ene-1,2-diolsodium periodatesilica gel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98%的产率得到(2S,3E)-4-iodo-2-methoxypent-3-en-1-al
    参考文献:
    名称:
    (+)-和(-)-Pestalotiopsin A的总合成
    摘要:
    一个对映体的全合成的叶绿素型倍半萜类香蒜素A的对映体已经实现,从而建立了天然(+)-脂蛋白A的绝对立体化学。该合成的重点包括N-丙炔基Oppolzer樟脑的[2 + 2]环加成。乙烯酮二烷基乙缩醛,随后的高立体选择性1,4-氢化物加成/质子化,功能化的双环内酯与醛的醛醇缩合反应,高效的分子内Nozaki-Hiyama-Kishi(NHK)反应,用于构建高应变(E)-环壬烯环,以及钯催化的烯丙基甲磺酸酯的还原,同时保留了E构型。
    DOI:
    10.1021/jo90125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Pestalotiopsin A
    作者:Ken-ichi Takao、Nobuhiko Hayakawa、Reo Yamada、Taro Yamaguchi、Urara Morita、Soujiro Kawasaki、Kin-ichi Tadano
    DOI:10.1002/anie.200800253
    日期:2008.4.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