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3,4,6-tetrafluorophenyl)quinoline | 1447730-1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3,4,6-tetrafluorophen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
2-(2,3,4,6-tetrafluorophen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1447730-15-5
化学式
C15H7F4N
mdl
——
分子量
277.221
InChiKey
IREFWXBVKOIOK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3,4,6-tetrafluorophenyl)quinoline三乙基硅烷 、 bis(η3-allyl-μ-chloropalladium(II)) 、 sodium carbonate1,2-双(二苯基膦)乙烷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96%的产率得到2-(2,4,5-trifluorophen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邻选择性Ç ?F用三乙基硅烷活化多氟芳烃:轻松获得部分氟化的芳烃
    摘要:
    PdF:简单的催化体系,广泛的底物范围和高度的多功能性为部分氟化的芳族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且便捷的途径(请参阅方案)。调节反应条件使得可以制备各种各样的产物结构。
    DOI:
    10.1002/anie.20130040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odium-Catalyzed<i>ortho</i>-Selective CF Bond Borylation of Polyfluoroarenes with BpinBpin
    作者:Wen-Hao Guo、Qiao-Qiao Min、Ji-Wei Gu、Xingang Zhang
    DOI:10.1002/anie.201500124
    日期:2015.7.27
    An ortho‐selective CF bond borylation between N‐heterocycle‐substituted polyfluoroarenes and Bpin‐Bpin with simple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h(cod)2]BF4 as a catalyst is now reported. The reaction procee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broad substrate scope, even toward monofluoroarene, thus providing a facil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borylated fluoroarenes that are useful
    邻选择性Ç 的N-杂环取代的polyfluoroarenes和BPIN-BPIN用简单的和可商购的间F键化的[Rh(COD)2 ] BF 4现在报告作为催化剂。该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高效率和宽泛的底物范围进行,甚至朝单芳烃进行,因此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对光电子材料有用的芳烃。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通过关键中间体氢化(III)络合物[(H)Rh III L n(BPIn)]的Rh III / V催化循环可能参与了反应。
  • 含氟芳烃衍生物的选择性氢化还原方法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03193568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芳烃生物的选择性氢化还原方法,具体地,公开了通式C1、C2或C3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催化剂存在下,将通式A1、A2或A3所示化合物与通式B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从而形成通式C1、C2或C3所示化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