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4-chlorophenyl)sulfanyl]-3-methyl-1-(4-methylphenyl)-1H-pyrazole-4-carbaldehy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4-chlorophenyl)sulfanyl]-3-methyl-1-(4-methylphenyl)-1H-pyrazole-4-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5-(4-chlorophenyl)sulfanyl-3-methyl-1-(4-methylphenyl)pyrazole-4-carbaldehyde
5-[(4-chlorophenyl)sulfanyl]-3-methyl-1-(4-methylphenyl)-1H-pyrazole-4-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15ClN2OS
mdl
MFCD05855586
分子量
342.849
InChiKey
WZTNLVNKPFQY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60.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methoxyphenylamino)cyclohex-2-en-1-one5-[(4-chlorophenyl)sulfanyl]-3-methyl-1-(4-methylphenyl)-1H-pyrazole-4-carbaldehyde丙二腈吡啶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72 %的产率得到2-amino-4-(5-((4-chlorophenyl)thio)-3-methyl-1-(p-tolyl)-1H-pyrazol-4-yl)-1-(4-methoxyphenyl)-5-oxo-1,4,5,6,7,8-hexahydroquinoline-3-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of Pyrazole-Quinoline Hybrids as New Class of Antibacterial,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gents and DFT Study
    摘要:
    基于分子杂化技术,通过碱催化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喹啉杂化物。 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喹啉杂化物。所有 对所有化合物 10a-x 进行了体外抗菌和抗癌活性检测。酶 酶抑制活性。在所研究的化合物中,大多数 分别对所用菌株和癌细胞株显示出有效的抗菌和抗癌活性。 抗癌活性。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活性最强的是化合物 10r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化合物 10i 则对 FabH 的抑制活性最强。研究了分子的空间排列及其 通过 DFT 理论研究并解释了分子的 HOMO-LUMO 排列,以评估核心和取代物各自的平面角。 核心和取代的平面角。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 10r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口袋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位点结合,结合能最小。 结合到了 FabH 的活性位点,氢键和 π-H 作用的结合能最小。 结合能最小。根据它们的取代情况,分子中出现的假想平面及其扭转角与它们对 EGFR 的活性有关。 角与它们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FabH 的活性以及抗菌和抗癌活性有关。 活性有关。
    DOI:
    10.14233/ajchem.2023.2689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of Pyrazole-Quinoline Hybrids as New Class of Antibacterial,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gents and DFT Study
    摘要:
    基于分子杂化技术,通过碱催化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喹啉杂化物。 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吡唑-喹啉杂化物。所有 对所有化合物 10a-x 进行了体外抗菌和抗癌活性检测。酶 酶抑制活性。在所研究的化合物中,大多数 分别对所用菌株和癌细胞株显示出有效的抗菌和抗癌活性。 抗癌活性。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活性最强的是化合物 10r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化合物 10i 则对 FabH 的抑制活性最强。研究了分子的空间排列及其 通过 DFT 理论研究并解释了分子的 HOMO-LUMO 排列,以评估核心和取代物各自的平面角。 核心和取代的平面角。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 10r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口袋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位点结合,结合能最小。 结合到了 FabH 的活性位点,氢键和 π-H 作用的结合能最小。 结合能最小。根据它们的取代情况,分子中出现的假想平面及其扭转角与它们对 EGFR 的活性有关。 角与它们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FabH 的活性以及抗菌和抗癌活性有关。 活性有关。
    DOI:
    10.14233/ajchem.2023.2689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