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Benzyl-2-[(dicyclohexylcarbamoyl)-methoxy-methyl]-3-phenyl-propoxy)-N,N-dicyclohexyl-acet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enzyl-2-[(dicyclohexylcarbamoyl)-methoxy-methyl]-3-phenyl-propoxy)-N,N-dicyclohex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N,N-dicyclohexyl-2-[2,2-dibenzyl-3-[2-(dicyclohexylamino)-2-oxoethoxy]propoxy]acetamide
2-(2-Benzyl-2-[(dicyclohexylcarbamoyl)-methoxy-methyl]-3-phenyl-propoxy)-N,N-dicyclohexyl-acet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45H66N2O4
mdl
——
分子量
699.03
InChiKey
BYQWUGYWIQETM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3
  • 重原子数:
    51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9
  • 拓扑面积:
    5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
    摘要:
    各个行业对锂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作为对这一势在必行的回应,设计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合成受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作为锂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和评估五种不同的离子载体,其特征是与锂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不同,最终显着增强了结合亲和力和 Li + /Na +与传统的基于大环冠醚的受体相比具有选择性。此外,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吡啶-N-氧化物的新结构单元,它可作为开发具有增强锂结合能力的受体的有效基序。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过量的 NaCl 和 KCl 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新发现的离子载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固液萃取 LiCl。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倡导继续探索可持续的分子材料以提高锂的识别和提取效率。
    DOI:
    10.1039/d3ta01831h
  • 作为产物:
    描述:
    2,2-二苄基-1,3-丙二醇2-溴-N,N-二环己基乙酰胺四丁基溴化铵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正己烷 为溶剂, 以70 %的产率得到2-(2-Benzyl-2-[(dicyclohexylcarbamoyl)-methoxy-methyl]-3-phenyl-propoxy)-N,N-dicyclohex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
    摘要:
    各个行业对锂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作为对这一势在必行的回应,设计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合成受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作为锂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和评估五种不同的离子载体,其特征是与锂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不同,最终显着增强了结合亲和力和 Li + /Na +与传统的基于大环冠醚的受体相比具有选择性。此外,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吡啶-N-氧化物的新结构单元,它可作为开发具有增强锂结合能力的受体的有效基序。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过量的 NaCl 和 KCl 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新发现的离子载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固液萃取 LiCl。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倡导继续探索可持续的分子材料以提高锂的识别和提取效率。
    DOI:
    10.1039/d3ta01831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arnessing ion–dipole interaction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receptors
    作者:Chengkai Xu、Quy Tran、Lukasz Wojtas、Wenqi Liu
    DOI:10.1039/d3ta01831h
    日期:——
    characterized by varied ion–dipole interactions with lithium, culminating i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inding affinity and Li+/Na+ selectivi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acrocyclic crown ether-based receptors. Moreover, we identify a new building block based on pyridine-N-oxide, which serves as an efficacious motif for developing receptors with augmented lithium-binding capacities. Additionally,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各个行业对锂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作为对这一势在必行的回应,设计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合成受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作为锂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和评估五种不同的离子载体,其特征是与锂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不同,最终显着增强了结合亲和力和 Li + /Na +与传统的基于大环冠醚的受体相比具有选择性。此外,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吡啶-N-氧化物的新结构单元,它可作为开发具有增强锂结合能力的受体的有效基序。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过量的 NaCl 和 KCl 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新发现的离子载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固液萃取 LiCl。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倡导继续探索可持续的分子材料以提高锂的识别和提取效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