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enzyl-N-methyl-N'-phenylethylenediamine | 93537-3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enzyl-N-methyl-N'-phenylethylenediamine
英文别名
N-phenyl-N'-benzyl-N'-methylethylenediamine;N(1)-Phenyl-N(2)-benzylmethyl-aethylendiamin;N'-benzyl-N'-methyl-N-phenylethane-1,2-diamine
N-benzyl-N-methyl-N'-phenylethylenediamine化学式
CAS
93537-38-3
化学式
C16H20N2
mdl
——
分子量
240.348
InChiKey
WESGUJQJHJQPB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5.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benzyl-N-methyl-N'-phenylethylenediamin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7.0h, 生成 ethyl 1-phenyl-4-methylpiperazin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对葡萄糖稳态具有活性的咪唑啉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2. 1,4-二烷基-,1,4-二苄基和1-苄基-4-烷基-2-(4',5'-二氢-1'H-咪唑-2'-基的合成和生物学活性哌嗪和咪唑啉的等排类似物。
    摘要:
    哌嗪衍生物已被鉴定为新的抗糖尿病化合物。一系列1-苄基-4-烷基-2-(4',5'-二氢-1'H-咪唑-2'-基)哌嗪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确定了1-甲基-4 -(2',4'-二氯苄基)-2-(4',5'-二氢-1'H-咪唑-2'-基)哌嗪,PMS 812(S-21663),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糖尿病药糖尿病大鼠模型,其独立于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是由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增加所介导的。扩展了这些研究以发现这些系列中具有改进性能的其他化合物。以这种方式,首先通过使用各种烷基(支链与否)和苄基来优化两个哌嗪N原子的取代。第二,从PMS 812开始,对咪唑啉环进行了一些修饰并被等位杂环取代,以评估其对降糖活性的影响。第三,研究了咪唑啉环与哌嗪骨架之间距离的重要性。最后,与直接的N-苯基取代相比,还分析了N-苄基部分的影响。使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对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体内药理学评估。活性最高的化合物是1,4-
    DOI:
    10.1021/jm981099b
  • 作为产物:
    描述:
    N-苄基乙醇胺盐酸甲酸氯化亚砜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氯仿 为溶剂, 反应 65.0h, 生成 N-benzyl-N-methyl-N'-phenylethylene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对葡萄糖稳态具有活性的咪唑啉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2. 1,4-二烷基-,1,4-二苄基和1-苄基-4-烷基-2-(4',5'-二氢-1'H-咪唑-2'-基的合成和生物学活性哌嗪和咪唑啉的等排类似物。
    摘要:
    哌嗪衍生物已被鉴定为新的抗糖尿病化合物。一系列1-苄基-4-烷基-2-(4',5'-二氢-1'H-咪唑-2'-基)哌嗪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确定了1-甲基-4 -(2',4'-二氯苄基)-2-(4',5'-二氢-1'H-咪唑-2'-基)哌嗪,PMS 812(S-21663),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糖尿病药糖尿病大鼠模型,其独立于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是由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增加所介导的。扩展了这些研究以发现这些系列中具有改进性能的其他化合物。以这种方式,首先通过使用各种烷基(支链与否)和苄基来优化两个哌嗪N原子的取代。第二,从PMS 812开始,对咪唑啉环进行了一些修饰并被等位杂环取代,以评估其对降糖活性的影响。第三,研究了咪唑啉环与哌嗪骨架之间距离的重要性。最后,与直接的N-苯基取代相比,还分析了N-苄基部分的影响。使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对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体内药理学评估。活性最高的化合物是1,4-
    DOI:
    10.1021/jm981099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substituted 1<i>H</i>-4,5-dihydroimidazolium salts
    作者:Alejandra Salerno、Vanina Ceriani、Isabel A. Perillo
    DOI:10.1002/jhet.5570340302
    日期:1997.5
    representing the transfer of the C-2 unit to a nucleophilic carbon. With alkaline cyanides salts 1 react efficiently affording α,α-diaminonitriles 5. In these compounds the cyano group may be readily substituted by nucleophiles (hydroxyl anion, species with nucleophilic carbon and reagents that act by hydride ion transfer), in a way similar to the salts but with better yields.
    1 H -4,5-二咪唑鎓盐1容易与产生环状产物的亲核试剂反应,该环状产物可以是稳定的或转化为维持结构乙二胺单元的无环化合物。用甲基碘化镁化合物1e可得到预期的咪唑烷,但在取代的1-芳基-3-甲基-2-基盐1b-d的情况下,分离出N-芳基-N'-甲基乙二胺3b-d和苯乙酮(4) ,代表C-2单元向亲核转移的过程。与碱性化物盐1有效反应,得到α,α-二基腈5。在这些化合物中,基可以很容易地被亲核试剂(羟基阴离子,具有亲核的物质以及通过氢化物离子转移作用的试剂)取代,类似于盐,但收率更高。
  • Salerno, Alejandra; Ceriani, Vanina; Perillo, Isabel A.,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1992, vol. 29, # 7, p. 1725 - 1733
    作者:Salerno, Alejandra、Ceriani, Vanina、Perillo, Isabel A.
    DOI:——
    日期:——
  • US4268439A
    申请人:——
    公开号:US4268439A
    公开(公告)日:1981-05-1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