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phenylcarbinolate | 80754-0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phenylcarbinolate
英文别名
benzophenone;Diphenylmethanolate
diphenylcarbinolate化学式
CAS
80754-06-9
化学式
C13H11O
mdl
——
分子量
183.23
InChiKey
CVSMARLYJHTNI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2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phenylcarbinolate6-氯喹啉 、 potass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二苯甲酮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液氨中通过芳族卤化物将伯醇和仲醇的氢原子转移氧化成醛和酮。一种新的电化学诱导反应
    摘要:
    通过在液氨中电化学还原芳族卤化物,可以诱导醇化物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例如,电化学触发反应 ArX + >CH-OArH + >C=O + X-。H-原子从醇化物转移到芳基卤化物还原后形成的芳基自由基似乎是氧化过程的关键步骤。如此形成的羰基阴离子自由基可以被氧化成母体羰基化合物,保持电化学稳定,或被还原成二价阴离子,这取决于两个对应的标准电位朝向芳基卤化物的还原电位的位置。因此,对于三种情况,电力消耗分别趋向于 0、1 和 2 F/mol。与氢原子转移竞争的反应,因此降低了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诱导的效率,是电子转移到在电极表面和/或溶液中发生的芳基。这些将起到相应链系统的终止步骤的作用,包括反应的均相引发。氢原子转移与同质或异质电子转移之间竞争的动力学分析允许通过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技术详细研究反应机理。这也导致确定醇化物-芳基自由基对的 H 原子转移的速率常数。化学反应的电化学诱导是基于系统
    DOI:
    10.1021/ja00371a03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基甲烷caesium carbonate二甲基亚砜 作用下, 反应 5.0h, 生成 diphenylcarbino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An unusual chemoselective oxidation strategy by an unprecedented exploration of an electrophilic center of DMSO: a new facet to classical DMSO oxidation
    摘要:
    一个在概念上全新的二甲基亚砜(DMSO)基氧化过程已经被证明可以在不使用任何活化剂的情况下氧化活性亚甲基和苯甲醇。
    DOI:
    10.1039/c5cc05713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unusual chemoselective oxidation strategy by an unprecedented exploration of an electrophilic center of DMSO: a new facet to classical DMSO oxidation
    作者:Rajesh Chebolu、Ashish Bahuguna、Reena Sharma、Vivek Kumar Mishra、P. C. Ravikumar
    DOI:10.1039/c5cc05713b
    日期:——

    A conceptually new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based oxidation process without the use of any activator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oxidation of active methylenes and benzhydrols.

    一个在概念上全新的二甲基亚砜(DMSO)基氧化过程已经被证明可以在不使用任何活化剂的情况下氧化活性亚甲基和苯甲醇。
  • Hydrogen atom transfer oxid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ates into aldehydes and ketones by aromatic halides in liquid ammonia. A new electrochemically induceable reaction
    作者:Christian Amatore、Janine Badoz-Lambling、Claudine Bonnel-Huyghes、Jean Pinson、Jean Michel Saveant、Andre Thiebault
    DOI:10.1021/ja00371a030
    日期:1982.4
    respectively. The reactions competing with H-atom transfer, thus lower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inducement of the oxidation process, are electron transfers to the aryl radical which occur at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or in the solution. These will play the role of termination steps for the corresponding chain systems involving homogeneous initiation of the reaction. The kinetic analysis
    通过在液氨中电化学还原芳族卤化物,可以诱导醇化物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例如,电化学触发反应 ArX + >CH-OArH + >C=O + X-。H-原子从醇化物转移到芳基卤化物还原后形成的芳基自由基似乎是氧化过程的关键步骤。如此形成的羰基阴离子自由基可以被氧化成母体羰基化合物,保持电化学稳定,或被还原成二价阴离子,这取决于两个对应的标准电位朝向芳基卤化物的还原电位的位置。因此,对于三种情况,电力消耗分别趋向于 0、1 和 2 F/mol。与氢原子转移竞争的反应,因此降低了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诱导的效率,是电子转移到在电极表面和/或溶液中发生的芳基。这些将起到相应链系统的终止步骤的作用,包括反应的均相引发。氢原子转移与同质或异质电子转移之间竞争的动力学分析允许通过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技术详细研究反应机理。这也导致确定醇化物-芳基自由基对的 H 原子转移的速率常数。化学反应的电化学诱导是基于系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