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 | 271248-5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
英文别名
7-Chloro-1-(2-methylbenzoyl)-2,4-dihydroquinolin-3-one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化学式
CAS
271248-52-3
化学式
C17H14ClNO2
mdl
——
分子量
299.757
InChiKey
MBNYQTZBZKPN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3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hydroxylamine-O-sulfonic acid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 3-oxime-O-sulfo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肟-O-磺酸部分的双环稠合杂环的合成和利尿活性。
    摘要:
    为了研究M17055(1)的环状利尿作用的起源,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变体(3-9),方法是修饰喹啉酮骨架,并将它们的利尿作用与狗中的Lead 1和呋塞米进行比较。 。已经发现,由附着在四氢吡啶环系统上的4-肟-O-磺酸和1-N-酰基羰基部分的排列排列所提供的负电荷分布模式对于活性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强烈支持了Na(+)-K(+)-2Cl(-)共转运蛋白活性位点的先前提出的模型。还报道了化合物9的合成所需的二氢噻吩并[3,2-b]吡啶-7(4H)-单环系统的首次合成。
    DOI:
    10.1016/s0223-5234(00)00122-7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吡啶盐酸三氟化硼乙醚氢气红铝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6.0h, 生成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肟-O-磺酸部分的双环稠合杂环的合成和利尿活性。
    摘要:
    为了研究M17055(1)的环状利尿作用的起源,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变体(3-9),方法是修饰喹啉酮骨架,并将它们的利尿作用与狗中的Lead 1和呋塞米进行比较。 。已经发现,由附着在四氢吡啶环系统上的4-肟-O-磺酸和1-N-酰基羰基部分的排列排列所提供的负电荷分布模式对于活性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强烈支持了Na(+)-K(+)-2Cl(-)共转运蛋白活性位点的先前提出的模型。还报道了化合物9的合成所需的二氢噻吩并[3,2-b]吡啶-7(4H)-单环系统的首次合成。
    DOI:
    10.1016/s0223-5234(00)0012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diuretic activity of bicyclic fused heterocycles containing oxime-O-sulfonic acid moiety
    作者:Kazumi Nishijima、Hidemitsu Nishida、Yoshiaki Yamashita、Manabu Ito、Yoshiaki Onuki、Masahiro Mizota、Sotaro Miyano
    DOI:10.1016/s0223-5234(00)00122-7
    日期:2000.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the loop-type diuretic activity of M17055 (1), several variants (3-9)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modifying the quinolinone skeleton, and their diuretic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lead 1 and furosemide in dogs.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charge distribution pattern afforded by the disposi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4-oxime-O-sulfonic acid and 1-N-acyl
    为了研究M17055(1)的环状利尿作用的起源,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变体(3-9),方法是修饰喹啉酮骨架,并将它们的利尿作用与狗中的Lead 1和呋塞米进行比较。 。已经发现,由附着在四氢吡啶环系统上的4-肟-O-磺酸和1-N-酰基羰基部分的排列排列所提供的负电荷分布模式对于活性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强烈支持了Na(+)-K(+)-2Cl(-)共转运蛋白活性位点的先前提出的模型。还报道了化合物9的合成所需的二氢噻吩并[3,2-b]吡啶-7(4H)-单环系统的首次合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