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amin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enoate | 421553-9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amin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enoate
英文别名
——
ethyl 3-amin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enoate化学式
CAS
421553-97-1
化学式
C31H35NO6
mdl
——
分子量
517.622
InChiKey
VOHRJBLYNYDRLH-KWBMWPQ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5
  • 重原子数:
    38.0
  • 可旋转键数:
    13.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89.24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7.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3-amin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enoatepalladium dihydroxide 4 A molecular sieve 、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diethyl (4S)-(2-trifluoromethyl)phenyl-1,4-dihydro-2-methyl-6-(β-D-ribofuranosyl)pyridine-3,5-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Hantzsch 环缩合的二氢吡啶 C-糖缀合物。C(6)-糖基化硝苯地平类似物的合成
    摘要:
    已经研究了在导致 C-糖基化二氢吡啶 (DHP) 的 Hantzsch 型环缩合反应中使用糖基化试剂。使用异头糖醛(半乳糖、甘露糖和核糖衍生物)、β-酮酯和氨基巴豆酸酯的三组分方法以高产率(70-90%)提供了 C(4)-糖基化 DHP。采用基于不同糖基化 β-氨基丙烯酸酯(糖烯胺)和苯甲醛和乙酰乙酸乙酯之间的 Knoevenagel 缩合衍生的烯酮的双组分环缩合方法制备 C(6)-糖基化 4-苯基取代的 DHPs公平的收益率(60-70%)。由于糖部分在 DHP 环的 C(4)-立体中心形成中的不对称诱导,后一种化合物作为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获得。主要产品的非对映异构体过量在 30% 到 60% 之间变化。所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和手性测量来确定。双组分环缩合法也被用于制备著名的降压药硝苯地平的含 C(6)-呋喃核糖基类似物。
    DOI:
    10.1002/1522-2675(200210)85:10<3331::aid-hlca3331>3.0.co;2-x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3-ox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anoate 以95%的产率得到ethyl 3-amino-3-(2',3',5'-tri-O-benzyl-β-D-ribofuranosyl)prop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Two- and Three-Component Hantzsch Reaction Using C-Glycosylated Reagents. Approach to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1,4-Diyhydropyridines
    摘要:
    在热条件下,使用C-糖苷化试剂(即糖醛、酮酯和亚胺)进行了二组分和三组分的汉茨施型环缩合反应。成功获得了两种不同系列的1,4-二氢吡啶,这些化合物在C4和C6位置上带有C-糖苷基,整体产率良好到优秀(61-90%)。同时也研究了糖类残基引起的非对称诱导效应。
    DOI:
    10.1055/s-2002-1932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