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formylaminoethyl)amide | 944335-7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formylaminoethyl)amide
英文别名
N-[2-(Formylamino)ethyl]-4-acridinecarboxamide;N-(2-formamidoethyl)acridine-4-carboxamide
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formylaminoethyl)amide化学式
CAS
944335-70-0
化学式
C17H15N3O2
mdl
——
分子量
293.325
InChiKey
PDGKVUPGZMCCJ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6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71.09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formylaminoethyl)amide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29%的产率得到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isocyanoeth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与[M(CO)(3)](+)(M =(99m)Tc,Re)的复合物与a啶橙和蛙皮素缀合,进行细胞特异性和核靶向。
    摘要:
    受体特异性核靶向需要三官能金属配合物。我们合成了[M(L(2)-pept)(L(1)-acr)(CO)(3)](pept = peptide; acr = acridine-based agent),其中fac- [M(CO) (3)](+)部分(第一个功能,M =(99m)Tc,Re)偶联a啶基核靶向剂(第二个功能,L(1)-acr)和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肽轰击蛋白(第三功能,L(2)肽)。金属介导的偶联基于混合配体[2 + 1]原理。核靶向剂已被衍生为单齿(L(1))的异氰酸酯基和具有双齿配体(L(2))的蛙皮素(BBN)衍生为fac- [M(CO)(3)](+ )。对于核吸收研究,模型复合物[Re(L(2))(L(1)-acr)(CO)(3)](L(2)=吡啶-2-羧酸和吡啶-2,4-合成二羧酸并进行结构表征。我们选择a啶衍生物作为核靶向剂,因为它们是非常好的核染色剂,并显示强荧光。尽
    DOI:
    10.1002/chem.200700031
  • 作为产物:
    描述:
    4-羧基-9-茚酮氢氧化钾 、 aluminum amalgam 、 p-toluylsulfonic acid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acridine-4-carboxylic acid (2-formylaminoeth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与[M(CO)(3)](+)(M =(99m)Tc,Re)的复合物与a啶橙和蛙皮素缀合,进行细胞特异性和核靶向。
    摘要:
    受体特异性核靶向需要三官能金属配合物。我们合成了[M(L(2)-pept)(L(1)-acr)(CO)(3)](pept = peptide; acr = acridine-based agent),其中fac- [M(CO) (3)](+)部分(第一个功能,M =(99m)Tc,Re)偶联a啶基核靶向剂(第二个功能,L(1)-acr)和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肽轰击蛋白(第三功能,L(2)肽)。金属介导的偶联基于混合配体[2 + 1]原理。核靶向剂已被衍生为单齿(L(1))的异氰酸酯基和具有双齿配体(L(2))的蛙皮素(BBN)衍生为fac- [M(CO)(3)](+ )。对于核吸收研究,模型复合物[Re(L(2))(L(1)-acr)(CO)(3)](L(2)=吡啶-2-羧酸和吡啶-2,4-合成二羧酸并进行结构表征。我们选择a啶衍生物作为核靶向剂,因为它们是非常好的核染色剂,并显示强荧光。尽
    DOI:
    10.1002/chem.200700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