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取代的1H-吡唑-3-甲酸酯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制备脂质合成的杂环调节剂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类型1抑制剂以及V1b受体拮抗剂等。然而,现有报道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该合成路线总收率仅为15.3%,整体产率较低;其次,在步骤b中进行加氢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再者,在步骤c中进行重氮化反应时存在火灾风险。这是因为重氮盐在温度稍高或光照作用下极易分解,有些甚至在室温下也会分解。此外,某些重氮盐在干燥状态下不稳定且活性大,遇热、摩擦或撞击均可能引发爆炸。
文献报道指出,以3-溴吡唑为原料时,可先与二甲基硫酰氯反应形成N-二甲基硫酰基衍生物来保护氮,然后在-70℃下与二异丙氨基锂作用,并用二氧化碳淬灭;最后使用甲醇酯化,最终得到3-溴-1H-吡唑-5-甲酸甲酯。而对于5-氟-1H-吡唑-3-羧酸乙酯的合成报道则相对较少。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5-氨基-吡唑-3-甲酸乙酯 | ethyl 5-amino-1H-pyrazole-3-carboxylate | 105434-90-0 | C6H9N3O2 | 15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