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2-meth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ine | 907587-7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2-meth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ine
英文别名
N-[2-[1-(2-methoxyphenyl)imidazol-4-yl]ethyl]-2-pyridin-2-yl-N-(2-pyridin-2-ylethyl)ethanamine
{2-[1-(2-meth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ine化学式
CAS
907587-72-8
化学式
C26H29N5O
mdl
——
分子量
427.549
InChiKey
UCXFTSCTVQETH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56.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2-meth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ine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2-[1-(2-hydr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mon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含咪唑-苯酚交联配体的Zn(II)配合物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Cu B位点进行模型研究
    摘要:
    细胞色素c氧化酶,该酶复合物负责O 2的四电子还原为高氧2,其中含有一种不常见的组氨酸酪氨酸 双金属交联 血红素一个3 -Cu乙活性位点。我们合成了不受阻碍的三脚架螯合配体,BPAIP,含有不寻常的邻咪唑-苯酚键,该键模仿Cu B中心的配位环境。这配体被用来研究理化反应(p K a,氧化作用 势)和协调特性 咪唑当与药物结合时,-苯酚键合。锌(II)配位降低在p ķ一个的苯酚大约增加了0.6 log个单位,酚盐/苯氧基自由基对的电势增加了约50 mV。这些结果与从酚环上感应出的电子密度一致。光谱数据和理论计算(DFT)用于确定阳离子络合物[Zn(BPAIP)Br] +具有轴向变形的三角双锥体结构,具有三个配位基团。氮 配体 (二 吡啶 还有一个 咪唑)占据赤道平面,溴化物和 叔胺 氮三脚架在轴向位置的角度。有趣的是,[Zn(BPAIP)Br] +中的Zn-N胺键相互作用弱或不存在,并且该络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如1
    DOI:
    10.1039/b516090a
  • 作为产物:
    描述:
    咪唑-4-乙酸甲酯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copper diacetate 、 三乙胺 、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丙酮 为溶剂, 反应 81.33h, 生成 {2-[1-(2-methoxyphenyl)-1H-imidazol-4-yl]ethyl}bis(2-pyridin-2-yl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含咪唑-苯酚交联配体的Zn(II)配合物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Cu B位点进行模型研究
    摘要:
    细胞色素c氧化酶,该酶复合物负责O 2的四电子还原为高氧2,其中含有一种不常见的组氨酸酪氨酸 双金属交联 血红素一个3 -Cu乙活性位点。我们合成了不受阻碍的三脚架螯合配体,BPAIP,含有不寻常的邻咪唑-苯酚键,该键模仿Cu B中心的配位环境。这配体被用来研究理化反应(p K a,氧化作用 势)和协调特性 咪唑当与药物结合时,-苯酚键合。锌(II)配位降低在p ķ一个的苯酚大约增加了0.6 log个单位,酚盐/苯氧基自由基对的电势增加了约50 mV。这些结果与从酚环上感应出的电子密度一致。光谱数据和理论计算(DFT)用于确定阳离子络合物[Zn(BPAIP)Br] +具有轴向变形的三角双锥体结构,具有三个配位基团。氮 配体 (二 吡啶 还有一个 咪唑)占据赤道平面,溴化物和 叔胺 氮三脚架在轴向位置的角度。有趣的是,[Zn(BPAIP)Br] +中的Zn-N胺键相互作用弱或不存在,并且该络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如1
    DOI:
    10.1039/b516090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del studies of the Cu<sub>B</sub>site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utilizing a Zn(<scp>ii</scp>) complex containing an imidazole–phenol cross-linked ligand
    作者:Russell P. Pesavento、Derek A. Pratt、Jerry Jeffers、Wilfred A. van der Donk
    DOI:10.1039/b516090a
    日期:——
    Cytochrome c oxidase, the enzyme complex responsible for the four-electron reduction of O2 to H2O, contains an unusual histidine–tyrosine cross-link in its bimetallic heme a3-CuB active site. We have synthesised an unhindered, tripodal chelating ligand, BPAIP, containing the unusual ortho-imidazole–phenol linkage, which mimics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CuB center. The ligan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细胞色素c氧化酶,该酶复合物负责O 2的四电子还原为高氧2,其中含有一种不常见的组氨酸酪氨酸 双金属交联 血红素一个3 -Cu乙活性位点。我们合成了不受阻碍的三脚架螯合配体,BPAIP,含有不寻常的邻咪唑-苯酚键,该键模仿Cu B中心的配位环境。这配体被用来研究理化反应(p K a,氧化作用 势)和协调特性 咪唑当与药物结合时,-苯酚键合。锌(II)配位降低在p ķ一个的苯酚大约增加了0.6 log个单位,酚盐/苯氧基自由基对的电势增加了约50 mV。这些结果与从酚环上感应出的电子密度一致。光谱数据和理论计算(DFT)用于确定阳离子络合物[Zn(BPAIP)Br] +具有轴向变形的三角双锥体结构,具有三个配位基团。氮 配体 (二 吡啶 还有一个 咪唑)占据赤道平面,溴化物和 叔胺 氮三脚架在轴向位置的角度。有趣的是,[Zn(BPAIP)Br] +中的Zn-N胺键相互作用弱或不存在,并且该络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如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