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氯-1,4-二氧杂螺[4.5]癸烷 | 6954-16-1

中文名称
6-氯-1,4-二氧杂螺[4.5]癸烷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S)-6-chloro-1,4-dioxaspiro<4.5>decane
英文别名
6-chloro-1,4-dioxa-spiro[4.5]decane;6-Chlor-1,4-dioxa-spiro[4.5]decan;6-Chloro-1,4-dioxaspiro[4.5]decane
6-氯-1,4-二氧杂螺[4.5]癸烷化学式
CAS
6954-16-1
化学式
C8H13ClO2
mdl
——
分子量
176.643
InChiKey
RGEAMNSMXJDXI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Wanzlick et al., Chemische Berichte, 1955, vol. 88, p. 69,73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二醇2-氯环己酮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6-氯-1,4-二氧杂螺[4.5]癸烷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化学研究—XXVI:2-取代的环己酮缩酮的构象平衡
    摘要:
    在一系列2-取代的环己酮缩酮中,构象平衡的位置已经通过1 H NMR确定。对于乙烯缩酮6,发现赤道构象异构体在焓上是优选的。相比之下,其他缩酮系统(5、7–9)则显示出轴向整合子的优势。根据乙缩醛链的旋转异构构象讨论了这种行为的原因。
    DOI:
    10.1016/0040-4020(82)8516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step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α-haloacetal of ketones with N-bromosuccinimide/N-chlorosuccinimide (NBS/NCS) and ethylene glycol
    作者:Zubiao Zheng、Bingbing Han、Fang Wu、Tengfei Shi、Jie Liu、Yong Zhang、Jialong Hao
    DOI:10.1016/j.tet.2016.05.064
    日期:2016.12
    A new process that could directly prepare α-haloacetal of ketones from various ketones with N-halosuccinimide (NBS/NCS) and ethylene glycol in one step without any other catalysts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solvents, NBS/NCS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most of α-haloacetals of ketones were obtained in 90–100% yield.
    报道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其他催化剂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由N-卤代琥珀酰亚胺NBS / NCS)和乙二醇直接从各种酮制备酮的α-卤代缩醛。研究了溶剂,NBS / NCS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大多数α-卤代乙缩醛酮的收率为90-100%。
  • Wolff, J. Jens; Frenking, Gernot; Harms, Klaus, Chemische Berichte, 1991, vol. 124, # 3, p. 551 - 561
    作者:Wolff, J. Jens、Frenking, Gernot、Harms, Klaus
    DOI:——
    日期:——
  • VANDERESSE R.; BRUNNET J.-J.; CAUBERE P., J. ORG. CHEM., 1981, 46, NO 7, 1270-1277
    作者:VANDERESSE R.、 BRUNNET J.-J.、 CAUBERE P.
    DOI:——
    日期:——
  • MURSAKULOV, I. G.;GUSEINOV, M. M.;KASUMOV, N. K.;ZEFIROV, N. S.;SAMOSHIN,+, TETRAHEDRON, 1982, 38, N 14, 2213-2220
    作者:MURSAKULOV, I. G.、GUSEINOV, M. M.、KASUMOV, N. K.、ZEFIROV, N. S.、SAMOSHIN,+
    DOI:——
    日期:——
  • KACYMOB H. K., MATERIALY NAUCH. KONF. ASPIRANTOV AN AZSSR, 1978. OTD. FIZ.-TEXN. I MAT.,+
    作者:KACYMOB H. K.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