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Acridin-9-yl-4-methyl-1,3-thiazol-5-yl)ethyl 4-aminobenzoate | 166405-4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Acridin-9-yl-4-methyl-1,3-thiazol-5-yl)ethyl 4-aminobenzoate
英文别名
——
2-(2-Acridin-9-yl-4-methyl-1,3-thiazol-5-yl)ethyl 4-aminobenzoate化学式
CAS
166405-48-7
化学式
C26H21N3O2S
mdl
——
分子量
439.538
InChiKey
CFUNUNVAKSCZG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10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氨基苯甲酰胺2-(2-Acridin-9-yl-4-methyl-1,3-thiazol-5-yl)ethyl 4-aminobenzoate盐酸sodium acetate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生成 2-(2-Acridin-9-yl-4-methyl-1,3-thiazol-5-yl)ethyl 4-[(4-carbamoylanilino)diazenyl]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a啶三嗪作为原型组合毒素:合成,DNA结合和生物活性。
    摘要:
    使用DNA模板指导的方法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双功能配体作为结合DNA的原型组合毒素。这些新型药物含有1,3-二芳基三氮烯连接基部分,存在于已建立的DNA小沟黏合剂苯甲腈[1,3-双(4'-ami基苯基)-三氮烯]中,该官能团通过功能化与嵌入的a啶发色团连接噻唑残基。预计该9-芳基吡啶可赋予杂化分子旋转自由度,并因此通过“经典”嵌入和较小的凹槽结合过程的组合促进与双链DNA的双功能相互作用。这些a啶-三氮烯组合毒素与组分分子片段的非共价DNA结合特性 已经通过使用小牛胸腺DNA和两个寡核苷酸[poly(dA-dT)] 2和[poly(dG-dC)] 2的荧光猝灭和热变性研究对它们进行了检查。另外,将这些a啶化合物的结合行为与原黄酮(3,6-二氨基ac啶)及其9-苯基衍生物的结合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化剂(i)比任何一种分子组分都具有更高的DNA亲和力,(ii)保留了母体双官能化的1,3-二
    DOI:
    10.1021/jm00018a00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a啶三嗪作为原型组合毒素:合成,DNA结合和生物活性。
    摘要:
    使用DNA模板指导的方法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双功能配体作为结合DNA的原型组合毒素。这些新型药物含有1,3-二芳基三氮烯连接基部分,存在于已建立的DNA小沟黏合剂苯甲腈[1,3-双(4'-ami基苯基)-三氮烯]中,该官能团通过功能化与嵌入的a啶发色团连接噻唑残基。预计该9-芳基吡啶可赋予杂化分子旋转自由度,并因此通过“经典”嵌入和较小的凹槽结合过程的组合促进与双链DNA的双功能相互作用。这些a啶-三氮烯组合毒素与组分分子片段的非共价DNA结合特性 已经通过使用小牛胸腺DNA和两个寡核苷酸[poly(dA-dT)] 2和[poly(dG-dC)] 2的荧光猝灭和热变性研究对它们进行了检查。另外,将这些a啶化合物的结合行为与原黄酮(3,6-二氨基ac啶)及其9-苯基衍生物的结合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化剂(i)比任何一种分子组分都具有更高的DNA亲和力,(ii)保留了母体双官能化的1,3-二
    DOI:
    10.1021/jm00018a0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Acridine-Triazenes as Prototype Combilexins: Synthesis, DNA Bind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作者:Adrian W. McConnaughie、Terence C. Jenkins
    DOI:10.1021/jm00018a009
    日期:1995.9
    molecular fragments, have been examined b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thermal denaturation studies with calf thymus DNA and two oligonucleotides, [poly(dA-dT)]2 and [poly(dG-dC)]2. In addition, the binding behaviors of these acridine compound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proflavine (3,6-diaminoacridine) and its 9-phenyl derivativ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brid agents (i) are more DNA-affinic than either
    使用DNA模板指导的方法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双功能配体作为结合DNA的原型组合毒素。这些新型药物含有1,3-二芳基三氮烯连接基部分,存在于已建立的DNA小沟黏合剂苯甲腈[1,3-双(4'-ami基苯基)-三氮烯]中,该官能团通过功能化与嵌入的a啶发色团连接噻唑残基。预计该9-芳基吡啶可赋予杂化分子旋转自由度,并因此通过“经典”嵌入和较小的凹槽结合过程的组合促进与双链DNA的双功能相互作用。这些a啶-三氮烯组合毒素与组分分子片段的非共价DNA结合特性 已经通过使用小牛胸腺DNA和两个寡核苷酸[poly(dA-dT)] 2和[poly(dG-dC)] 2的荧光猝灭和热变性研究对它们进行了检查。另外,将这些a啶化合物的结合行为与原黄酮(3,6-二氨基ac啶)及其9-苯基衍生物的结合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化剂(i)比任何一种分子组分都具有更高的DNA亲和力,(ii)保留了母体双官能化的1,3-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