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iodobutyl)cyclopentanone | 93494-1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iodobutyl)cyclopentanone
英文别名
2-(4-Iodobutyl)cyclopentan-1-one
2-(4-iodobutyl)cyclopentanone化学式
CAS
93494-17-8
化学式
C9H15IO
mdl
——
分子量
266.122
InChiKey
SYFCXYPZZQJWP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8.8±13.0 °C(Predicted)
  • 密度:
    1.52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iodobutyl)cyclopentanone 在 4 A molecular sieve 、 potassium carbonate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52.0h, 生成 quinolizidin-4-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将双环硝酮重排为内酰胺:光化学条件和修饰的Barton条件的比较。
    摘要:
    将硝酮重排成内酰胺可以通过光化学活化或通过用Tf(2)O处理,然后进行KOH促进的重排(对Barton最初引入的条件的修改)来进行。传统上证明,其中硝酮是稠合双环系统一部分的底物对于这种反应是有问题的。在这项研究中,准备了一系列单环,双环和三环稠合的硝酮,以研究产物对硝酮环大小和系链长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苯中硝酮的光化学重排可提供相当不错的内酰胺收率(30-68%),而两步非光化学过程可提供相同目标的平均收率稍高(30-95%)。
    DOI:
    10.1021/jo035004b
  • 作为产物:
    描述:
    (1α,6α)-Bicyclo<4.3.0>nonan-1-olmercury(II) 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15%的产率得到2-(3-iodopropyl)cyclohex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beta.-Scission of 8-hydrindanoxyl and related free radicals
    摘要:
    DOI:
    10.1021/jo00257a0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nthanides in organic synthesis. 3.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five- and six-membered ring annulation
    作者:Gary A. Molander、Jeffrey B. Etter
    DOI:10.1021/jo00360a025
    日期:1986.5
  • Lanthanides in organic synthesis. Synthesis of bicyclicalcohols.
    作者:Gary A. Molander、Jeffrey B. Etter
    DOI:10.1016/s0040-4039(01)81364-2
    日期:1984.1
  • MOLANDER, G. A.;ETTER, J. B., TETRAHEDRON LETT., 1984, 25, N 31, 3281-3284
    作者:MOLANDER, G. A.、ETTER, J. B.
    DOI:——
    日期:——
  • MOLANDER G. A.; ETTER J. B., J. ORG. CHEM., 51,(1986) N 10, 1778-1786
    作者:MOLANDER G. A.、 ETTER J. B.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