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了一系列包含一些众所周知的非甾体抗炎药 (N
SAID) 结构特征的新型小分子,例如
甲芬那酸或
布洛芬或
萘普生以及杂环部分,例如苯氧西平或
喹啉,其中取代的 1,2 ,3-三唑用作接头。这些分子最初被设计为潜在的抗菌剂。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是使用
铜催化的
叠氮化物-炔环加成 (Cu
AAC) 作为构建中心
1,2,3-三唑环的关键步骤进行的。该方法涉及从杂环的二
氯衍
生物形成区域选择性和原位
叠氮化物,然后在同一锅中与含有 N
SAID 框架的适当
炔烃发生点击反应。这种一锅连续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得到了 24 种目标化合物。为了评估它们的抗菌特性,所有合成的化合物都针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物种细菌菌株进行了测试。发现一种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铜绿假单胞菌。该化合物还显示出对两种癌
细胞系(COLO-205 和 HOP-62)的选择性细胞毒性,但对非癌
细胞系(HEK293)没有显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