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methylenedioxy-8,9-dimethoxybenzophenanthridin-6(5H)-one | 55171-3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methylenedioxy-8,9-dimethoxybenzophenanthridin-6(5H)-one
英文别名
2,3-dimethoxy-[1,3]dioxolo[4',5':4,5]benzo[1,2-c]phenanthridin-13(12H)-one;2,3-dimethoxy[1,3]dioxolo[4',5':4,5]benzo[1,2-c]phenanthridin-13(12H)-one;2,3-dimethoxy-12H-[1,3]dioxolo[4',5':4,5]benzo[1,2-c]phenanthridin-13-one;noroxynitidine;2,3-dimethoxy-12H-[1,3]benzodioxolo[5,6-c]phenanthridin-13-one
2,3-methylenedioxy-8,9-dimethoxybenzo<c>phenanthridin-6(5H)-one化学式
CAS
55171-31-8
化学式
C20H15NO5
mdl
——
分子量
349.343
InChiKey
JZSBKCWAOOXML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13.1±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8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6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methylenedioxy-8,9-dimethoxybenzophenanthridin-6(5H)-one苯膦酰二氯 作用下, 反应 6.0h, 以57%的产率得到13-chloro-2,3-dimethoxy-[1,3]dioxolo[4',5':4,5]benzo[1,2-c]phenanth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正式获得苯并[c]菲啶生物碱的新途径,可尼替丁和邻甲基法加罗宁类似物的合成。
    摘要:
    以前未报道的2-芳基-1-萘胺是通过使用Semmler-Wolf反应从2-芳基-1-四酮肟中以高收率获得的,但省略了通常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的乙酸酐。从这些胺中,通过它们相应的氨基甲酸乙酯的热环化反应,发现了一种新的苯并[c]菲咯啶-6(5H)-酮。由这些化合物可制备在C-6位带有烷基氨基侧链的水溶性亚硝啶和O-甲基法加罗宁类似物。
    DOI:
    10.1016/s0040-4020(01)80559-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正式获得苯并[c]菲啶生物碱的新途径,可尼替丁和邻甲基法加罗宁类似物的合成。
    摘要:
    以前未报道的2-芳基-1-萘胺是通过使用Semmler-Wolf反应从2-芳基-1-四酮肟中以高收率获得的,但省略了通常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的乙酸酐。从这些胺中,通过它们相应的氨基甲酸乙酯的热环化反应,发现了一种新的苯并[c]菲咯啶-6(5H)-酮。由这些化合物可制备在C-6位带有烷基氨基侧链的水溶性亚硝啶和O-甲基法加罗宁类似物。
    DOI:
    10.1016/s0040-4020(01)8055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idative C−H/C−H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etween <i>N</i> -Acylanilines and Benzamides Enabled by a Cp*-Free RhCl<sub>3</sub> /TFA Catalytic System
    作者:Yang Shi、Luoqiang Zhang、Jingbo Lan、Min Zhang、Fulin Zhou、Wenlong Wei、Jingsong You
    DOI:10.1002/anie.201804528
    日期:2018.7.16
    oxidative C−H/C−H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an N‐acylaniline and a benzamide has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rocess constitutes a step‐economic and highly efficient pathway to 2‐amino‐2′‐carboxybiaryl scaffolds from readily available substrates. A Cp*‐free RhCl3/TFA catalytic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replace the [Cp*RhCl2]2/AgSbF6 system generally used in oxidative C−H/C−H cross‐coupling
    通过使用双重螯合辅助策略,首次实现了N-丙氨酸与苯甲酰胺之间完全区域控制的氧化CH / C-H交叉偶联反应。此过程构成了从容易获得的底物制备2-氨基2'-羧基联芳基支架的经济高效的步骤。开发了无Cp *的RhCl 3 / TFA催化体系来代替通常用于两个(杂)芳烃(Cp)的氧化CH / CH交叉偶联反应中的[Cp * RhCl 2 ] 2 / AgSbF 6体系* =五甲基环戊二烯基,TFA =三氟乙酸)。RhCl 3 / TFA系统避免使用昂贵的Cp *配体和AgSbF 6。作为说明性实例,本文开发的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天然存在的苯并[ c ]菲啶生物碱氧基亚硝胺的总合成,这以优异的总收率实现。
  • 一种氯化两面针碱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刘华钢
    公开号:CN10435613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两面针碱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3,4‑二甲氧基苯甲酸溶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二氯亚砜进行反应,反应物蒸除溶剂,得到中间体1;2)将中间体1用第一有机溶剂溶解后加入3,4‑甲二氧基萘胺,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2;3)取中间体2溶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三氟化硼乙醚和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进行反应,反应物除去溶剂,所得残留物上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3;4)取中间体3溶于第二有机溶剂中,气氛保护条件下经氢化铝锂还原、脱水及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再经氯化钠处理,即得到目标产物氯化两面针碱。本发明方法的合成路线更为简单,目标产物的收率更高,可达27%以上。
  • WO2020/23700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Studies in synthetic photochemistry-I synthesis of naphthaphenanthridine alkaloids
    作者:S.V. Kessar、G. Singh、P. Balakrishnan
    DOI:10.1016/s0040-4039(01)92230-0
    日期:1974.1
  • OXYNITIDINE DERIVATIVES USEFUL AS INHIBITORS OF TOPOISOMERASE IB (TOP1) AND/OR 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1 (TDP1)
    申请人: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公开号:EP3826717A2
    公开(公告)日:2021-06-0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