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ist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 | 7389-8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ist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
英文别名
histidine methylester dihydrochloride;His-OMe*2HCl;L-hisr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L-hist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methyl L-histidinate dihydrochloride
hist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化学式
CAS
7389-87-9;90221-25-3;95383-92-9;95383-94-1
化学式
C7H11N3O2*2ClH
mdl
——
分子量
242.105
InChiKey
ONFSPEZXWNXNDA-JEDNCBN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7 °C (dec.)(lit.)
  • 比旋光度:
    9 º (c=2 in H2O)
  • 溶解度:
    100克/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3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81.0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IRRITANT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2,S24/25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2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SDS

SDS:50280ce627ef8a6a71f50fabceb5f753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L-组氨酸甲酯二盐酸盐是一种医药与生物化工的重要的合成体,它的合成和检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研究通过L-组氨酸(L-组氨酸盐)甲醇、氯化钠、硫酸在冰浴条件下进行反应,从而制得L-组氨酸甲酯二盐酸盐。并对其结构进行熔点测定和红外表征,以确定其结构,为其他的化工产品合成提供原料。

在250ml的圆口烧瓶中加入23.38g的NaCl(0.4m1),在常压漏斗中加入21.6ml的浓硫酸(0.4m198%)室温下,通过滴加浓硫酸与NaCI反映生成HCI气体。在另一个250ml的圆口烧瓶加入L-组氨酸3.15g(0.02mol,155.16g/ mol)和60ml的甲醇(无水甲醇,用无水硫酸钠除水,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除水完全)。先通25分钟的HCI气体,使甲醇中的HCI气体达到饱和。

然后加热至65℃,悬浮物开始慢慢溶解,溶解完全后10min后有沉淀产生。此后,保持平均每分钟甲醇中鼓5到6个泡,每一小时正常鼓泡15min。使甲醇中的HC1气体始终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当发现无论是否有HC1气体产生,烧瓶内通气的玻璃管都没有倒吸的现象)。同时每1小时点板一次。

展开剂的配制:按正丁醇与浓氨水2比1的比例配置,试验中为止丁醇20滴,浓氨水10滴,氯水略微多一点。指示剂的配置:实验所需的显示剂为0.1%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称取0.05g的茚酮固体,溶于50ml经过用无水硫酸钠除水过的丙酬中,存放于滴瓶中。

展开剂与指示剂按照10比1的比例混合作为本次试验的展开剂,试验是向点缸中滴3滴茚酮无水丙酮溶液。反应3小时后,提取适反应液点板。反应8小时后,提取适肖反应液点板。在反应4小时后,反应液中的原料(L-组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已经达到平衡。

后处理:试验在8小时后向烧瓶中加入18.5ml乙酸乙酯,搅拌半小时之后再加入少量的乙酸乙酯,继续搅拌半小时后过滤。然后用异丙醚洗涤滤饼,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测的熔点为206℃,计算产率为7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istidine methyl ester dihydrochloride碳酸氢钠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8.83h, 生成 2-oxoimidazolidine-1-carbonyl-histidine 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analogues of the thyre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containing 2-oxoimidazolidine-1-carboxylic acid
    摘要:
    通过传统化学方法合成了2-氧代咪唑啉-1-羰基-组氨酰-脯氨酸酰胺(I)和2-氧代咪唑啉-1-羰基-组氨酰-苯丙氨酸酰胺(II)。4,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和3,3',4,4'-四甲氧基苯基甲基基团用于保护主要酰胺功能。当两种类似物I和II被腹腔注射到雄性大鼠体内时,均未表现出甲状腺素(放射免疫分析)水平的增加。
    DOI:
    10.1135/cccc198004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ions of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 containing a dihydroorotic acid moiety
    作者:Mamoru Suzuki、Hiroshi Sugano、Kazuo Matsumoto、Michio Yamamura、Ryuichi Ishida
    DOI:10.1021/jm00170a014
    日期:1990.8
    A series of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 analogues in which the pyroglutamic acid residue was replaced by (S)-4,5-dihydroorotic acid (Dio-OH) and the related derivatives were prepared. Thei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ions based on spontaneous locomotor activity, antagonistic effect on reserpine-induced hypothermia, and antagonistic effect on pentobarbital anesthesia were evaluated 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制备了一系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其中焦谷酸残基被(S)-4,5-二氢乳清酸(Dio-OH)取代,并且相关衍生物也存在。基于自发运动能力,对利血平诱导的体温过低的拮抗作用以及对戊巴比妥麻醉的拮抗作用,评估了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并讨论了其构效关系。其中,(1-甲基-((S)-4,5-二氢原基))-L-组氨酸-L-脯酰胺(14b)显示出最有效的活性,比TRH的活性高30-90倍。此外,14b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活性比TRH弱约50倍,因此选择了化合物14b(TA-0910)作为有效的候选药物。
  • Synthesis of rigid, heterocyclic dipeptide analogs
    作者:Dale J. Kempf、Stephen L. Condon
    DOI:10.1021/jo00291a060
    日期:1990.2
  • Kasafirek, Evzen; Bartik, Michal,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80, vol. 45, # 2, p. 442 - 451
    作者:Kasafirek, Evzen、Bartik, Mich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