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 | 1610887-1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
英文别名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化学式
CAS
1610887-12-1
化学式
C30H43NO4
mdl
——
分子量
481.676
InChiKey
PVHJSNOYRJPXB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2
  • 重原子数:
    35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6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 在 sodium hydride 、 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聚catenar吡唑和吡唑酸酯配体可作为新型柱状Pd(ii)金属成矿物质的组成部分†
    摘要:
    双catenar吡啶官能化的吡唑配体[Hpz R(n,n)py ](R(n,n)= C 6 H 3(OC n H 2 n +1)2,n = 4、6、8、10、12 ,14、16、18)已战略性地合成,用作设计盘状液晶材料的新构件。它们与Pd(II)片段的配位已实现了两个新的成矿作用原家族[Pd(pz R(n,n)py)2 ](I)和[PdCl 2(Hpz R(n,n)py)](II),其中配体以阴离子形式配位为吡唑酸酯或以中性形式配位为吡唑。热学研究表明,在68–141°C的温度范围内,具有n = 14和16个碳原子的配体以及所有钯配合物均显示出盘状中间相。结果表明,金属周围的配位环境是决定中间相超分子排列的决定因素。来自复合物的盘状分子I自身堆积成圆柱结构,形成六方柱状相(Col h),而来自II的半圆盘状分子会自组装成具有反平行二聚体排列的层,该层会生成层状柱状相(Col L)。提出了
    DOI:
    10.1039/c4dt00369a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羟基苯乙酮 在 sodium 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1-(3,5-Dioctoxyphenyl)-3-pyridin-2-ylpropane-1,3-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聚catenar吡唑和吡唑酸酯配体可作为新型柱状Pd(ii)金属成矿物质的组成部分†
    摘要:
    双catenar吡啶官能化的吡唑配体[Hpz R(n,n)py ](R(n,n)= C 6 H 3(OC n H 2 n +1)2,n = 4、6、8、10、12 ,14、16、18)已战略性地合成,用作设计盘状液晶材料的新构件。它们与Pd(II)片段的配位已实现了两个新的成矿作用原家族[Pd(pz R(n,n)py)2 ](I)和[PdCl 2(Hpz R(n,n)py)](II),其中配体以阴离子形式配位为吡唑酸酯或以中性形式配位为吡唑。热学研究表明,在68–141°C的温度范围内,具有n = 14和16个碳原子的配体以及所有钯配合物均显示出盘状中间相。结果表明,金属周围的配位环境是决定中间相超分子排列的决定因素。来自复合物的盘状分子I自身堆积成圆柱结构,形成六方柱状相(Col h),而来自II的半圆盘状分子会自组装成具有反平行二聚体排列的层,该层会生成层状柱状相(Col L)。提出了
    DOI:
    10.1039/c4dt00369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mellar columnar liquid-crystalline mesophases as a 2D platform for anhydrous proton conduction
    作者:Cristián Cuerva、José A. Campo、Mercedes Cano、Rainer Schmidt
    DOI:10.1039/c9tc03627j
    日期:——
    designed and synthesised to exhibit columnar mesomorphism in wide stability rang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yrazoles to the fragments PdX2 (X = Cl, Br, I) generates half-disc molecules that are capable of self-assembling into discotic dimers via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is disc-like shape is required for the supramolecular organisation of the lamellar columnar mesophases, which are formed at temperatures
    已经战略性地设计和合成了带有吡啶基或异喹啉吡唑配体的几个系列的二卤化物Pd(II)化合物,以在宽的稳定性范围内显示出柱状的同构。吡唑与片段PdX 2(X = Cl,Br,I)的配位产生半盘分子,该分子能够通过以下分子自组装成盘状二聚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层状柱状中间相的超分子组织需要这种盘状形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层状柱状中间相是在低于100°C的温度下形成的。已发现这些属成因剂在无条件下表现为2D质子传导材料。中间相的高流动性由于在熔化温度下酸性吡唑质子的自发离解而促进了质子传导。第一次,层状柱状中间相被证明是一个二维平台,以诱导二卤化物Pd(II)属成因剂中的无质子传导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