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7,9,10,12,13,15,16,18,19-decahydro-5,8,11,14,17,20-hexaoxa-1,24-diaza-dibenzo[a,c]cycloeicosene-2,23-dicarbothioic acid diamide | 874151-1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7,9,10,12,13,15,16,18,19-decahydro-5,8,11,14,17,20-hexaoxa-1,24-diaza-dibenzo[a,c]cycloeicosene-2,23-dicarbothioic acid diamide
英文别名
——
6,7,9,10,12,13,15,16,18,19-decahydro-5,8,11,14,17,20-hexaoxa-1,24-diaza-dibenzo[a,c]cycloeicosene-2,23-dicarbothioic acid diamide化学式
CAS
874151-18-5
化学式
C22H28N4O6S2
mdl
——
分子量
508.62
InChiKey
BRZHQTXXDKTHN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5
  • 重原子数:
    34.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133.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10.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Allosteric deprogramming of a trinuclear heterometallic helicate
    摘要:
    合成了两个含有 N-供体和冠醚单元的多齿二位配体 L1 和 L2。潜在的八齿配体 L1 与 Cu(I) 和 Zn(II) ([Zn2Cu(L1)2]5+) 形成三核异金属双螺旋,而 L2 与相同的金属离子形成四核异金属双螺旋 ([Zn2Cu2( L2)2]6+)。这两种物质均已通过 1H NMR、ESI-MS 和单晶 X 射线晶体学进行了表征。 [Zn2Cu2(L2)2]6+ 与 Ba2+ 的反应导致冠醚单元配位,得到简单的钡配位物种 [Zn2Cu2(L2)2Ba2]10+。然而,[Zn2Cu(L1)2]5+ 与 Ba2+ 的反应会破坏配体的程序并导致形成混合物。
    DOI:
    10.1039/b700539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llosteric deprogramming of a trinuclear heterometallic helicate
    摘要:
    合成了两个含有 N-供体和冠醚单元的多齿二位配体 L1 和 L2。潜在的八齿配体 L1 与 Cu(I) 和 Zn(II) ([Zn2Cu(L1)2]5+) 形成三核异金属双螺旋,而 L2 与相同的金属离子形成四核异金属双螺旋 ([Zn2Cu2( L2)2]6+)。这两种物质均已通过 1H NMR、ESI-MS 和单晶 X 射线晶体学进行了表征。 [Zn2Cu2(L2)2]6+ 与 Ba2+ 的反应导致冠醚单元配位,得到简单的钡配位物种 [Zn2Cu2(L2)2Ba2]10+。然而,[Zn2Cu(L1)2]5+ 与 Ba2+ 的反应会破坏配体的程序并导致形成混合物。
    DOI:
    10.1039/b700539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static control of the formation of heteroleptic transition metal helicates
    作者:Christian J. Baylies、Lindsay P. Harding、John C. Jeffery、Ryan Moon、Craig R. Rice、T. Riis-Johannessen
    DOI:10.1039/b702608k
    日期:——
    The synthesis of the potentially hexadentate ditopic ligand L1, which contains both N-donor and crown ether binding units, is described. Reaction of L1 with Zn(II)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dinuclear double helicate ([Zn2(L1)2](ClO4)4), which has been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In the solid state, each ligand splits into two tridentate binding domains with two Zn(II) ions coordinated by two bridging
    潜在的六齿对位的合成 配体L 1,既包含N供体又包含冠醚描述了结合单元。L 1与Zn(II)的反应导致形成双核双螺旋结构([Zn 2(L 1)2 ](ClO 4)4),该结构已被表征。在固态下,每个配体分裂成两个三齿结合结构域,其中两个Zn(II)离子通过两个桥联进行配位配体双螺旋排列。该配合物还可以通过冠醚单元与s嵌段属离子进一步反应,从而得到结构上表征的含螺旋盐[Zn 2(L 1)2 Ba 2 ](ClO 4)8。配体 对该螺旋的识别研究 配体通过两个都演示了不包含冠醚单元但包含相同的N供体阵列(L 2)的示例1 H NMR 和 电喷雾质谱 研究, 配体确实发生了识别过程,观察到的主要物种是均纯物种([Zn 2(L 1)2 ](ClO 4)4和[Zn 2(L 2)2 ](ClO 4)4)。除此之外离子到混合物中,增加了杂合剂种类([Zn 2(L 1)(L 2)](ClO 4)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