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1,3-二氧杂烷-2-基)苯基]-1H-咪唑 | 151055-85-5

中文名称
1-[3-(1,3-二氧杂烷-2-基)苯基]-1H-咪唑
中文别名
2-[3-(1-咪唑基)苯基]-1,3-二氧戊环
英文名称
2-<3-(1H-imidazol-1-yl)phenyl>-1,3-dioxolane
英文别名
2-[3-(1H-imidazol-1-yl)phenyl]-1,3-dioxolane;1-[3-(1,3-dioxolan-2-yl)phenyl]imidazole
1-[3-(1,3-二氧杂烷-2-基)苯基]-1H-咪唑化学式
CAS
151055-85-5
化学式
C12H12N2O2
mdl
——
分子量
216.239
InChiKey
QDRPOPKDBASSC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3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29009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1,3-二氧杂烷-2-基)苯基]-1H-咪唑盐酸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1,4-dihydro-2,6-dimethyl-4-[3-(1H-imidazol-1-yl)phenyl]-3,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4-苯基-1,4-二氢吡啶的咪唑-1-基和吡啶-3-基衍生物结合Ca2 +拮抗作用和血栓烷A2合酶抑制作用。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在苯环上带有咪唑-1-基或吡啶-3-基的4-苯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目的是结合Ca2 +拮抗作用和血栓烷A2(TxA2)合酶抑制作用。同一分子。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在体外显示出明显的联合的Ca2 +拮抗作用和TxA2合酶抑制作用,而其他化合物则仅显示一种单一活性。讨论了重要的单个或组合活动的结构要求。通过分子力学和半经验AM1计算,对1,4-二氢-2,6-二甲基-4- [3-(1H-咪唑-1-基)苯基] -3,5-吡啶二甲酸进行了理论构象分析,二乙酯(FCE 24265)和两个紧密的同类物。FCE 24265,它以IC50 = 1抑制大鼠全血中TxB2的产生。选择7 x 10(-7)M和拮抗的K +诱导的豚鼠主动脉收缩,IC50 = 6.0 x 10(-8)M,用于进一步的药理评估。我们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不如硝苯地平有效,但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分布,可降低血压而
    DOI:
    10.1021/jm00072a017
  • 作为产物:
    描述:
    咪唑2-溴苯甲醛乙烯醛 在 sodium hydride 、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5.33h, 生成 1-[3-(1,3-二氧杂烷-2-基)苯基]-1H-咪唑
    参考文献:
    名称:
    超快单线态-单态能量转移通过游离基卟啉-锌酞菁和游离基卟啉-锌萘酞菁双金属配体的轴向配位而自组装
    摘要:
    通过咪唑的轴向配位(在内消旋苯基实体之一的不同位置处)将游离碱四苯基卟啉H 2 PIm自组装成单重态单态能量,传递至酞菁锌ZnPc或萘酞菁锌ZnNc使用稳态和时间分辨的瞬态吸收技术,在非配位溶剂邻二氯苯和甲苯中研究了二元化合物。通过光谱,计算和电化学方法对新形成的超分子二元化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由光吸收光谱数据测得的结合常数在10 4 -10 5 M -1的范围内。对于1:1的二元组,表明复合物的形成相当稳定。电化学和计算研究表明,当在这些二元组中激发游离碱卟啉时,光诱导的电子转移是热力学上不利的过程。在由ZnPc或ZnNc能量受体形成的两种类型的二元组中,供体游离碱卟啉实体的选择性激发都是可能的。在这些二单元组中观察到有效的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并且咪唑键在游离碱卟啉实体上的位置虽然灵活,但似乎对激发的能量转移过程的整体效率具有一定的控制权。通过使用上转换和泵浦探针技术进行瞬态吸收测量来监测能量转移的动力学。
    DOI:
    10.1021/jp908115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