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S-methyl 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 | 1597410-5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S-methyl 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
英文别名
S-methyl (E)-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
(E)-S-methyl 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化学式
CAS
1597410-54-2
化学式
C11H9BrO2S
mdl
——
分子量
285.161
InChiKey
OOFALDYUOCSUEV-VOTSOKG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59.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S-methyl 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75h, 生成 (E)-3-(2-bromostyryl)-5-methyl-5-(methylthio)furan-2(5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酮基硫代酸酯中硫代基团的串联化学选择性1,2- / 1,4-迁移:替代丁烯内酯的有效方法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酮基硫代酯中硫基团的高效且机械独特的串联化学选择性1,2- / 1,4-迁移,该酯基团可提供中等至极高收率的取代丁烯内酯。因此,在稳定的膦酸酯碳负离子存在下,α-酮基硫代酯会经历1,2-硫的串联迁移。而硫基的1,4-迁移已经用相同的硫酯与维悌希试剂,接着BF处理后已经达到3 ⋅OEt 2催化的串联反应。交叉实验和中间体的分离揭示了这两种转化的逐步机理。
    DOI:
    10.1002/adsc.20160064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甲基亚砜反式-4-(2-溴苯基)-3-丁烯-2-酮三苯基膦氢溴酸盐 作用下, 反应 3.0h, 以65%的产率得到(E)-S-methyl 4-(2-bromophenyl)-2-oxobut-3-enethi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PPh3·HBr‐DMSO介导的γ-取代的β,γ-不饱和α-酮甲基硫代酯和α-溴烯醛的简便合成方法:在合成2-甲基硫基-3-3(2 H)-呋喃酮中的应用
    摘要:
    对于γ-β取代的合成的高效化学选择性一般方法,从α,β不饱和酮γ不饱和α-ketomethylthioesters已经通过了前所未有的PPH实现3 ⋅HBr-DMSO介导的氧化溴化和kornblum氧化反应序列。新开发的试剂系统可用于从enals合成α-溴烯醛。此外,还描述了AuCl 3催化在极温和条件下从上述中间体有效地获得3(2H)-呋喃酮的方法。
    DOI:
    10.1002/chem.2013037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II)-Catalyzed Reactions of α-Keto Thioesters with Azides via C–C and C–S Bond Cleavages: Synthesis of <i>N</i>-Acylureas and Amides
    作者:Rajib Maity、Sandip Naskar、Indrajit Das
    DOI:10.1021/acs.joc.7b03054
    日期:2018.2.16
    Cu(II)-catalyzed reaction of α-keto thioesters with trimethylsilyl azide (TMSN3) proceed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ioester group into urea through C–C and C–S bond cleavages, constituting a practical and straightforward synthesis of N-acylureas. When diphenyl phosphoryl azide (DPPA) is used instead as the azide source in an aqueous environment, primary amides are formed via substitution of
    Cu(II)催化α-酮代酸酯与三甲基硅烷叠氮化物(TMSN 3)的反应是通过C-C和C-S键断裂将代酯基团转化为尿素,从而构成了一种实用而直接的N合成方法-酰基。当在性环境中使用二苯基酰基叠氮化物DPPA)作为叠氮化物来源时,伯酰胺是通过代酯基团的取代而形成的。建议反应通过最初形成的α-酮酰基叠氮化物的库尔修斯重排进行以产生酰基异氰酸酯中间体,其与额外量的叠氮化物进一步反应并重排以提供相应的产物。为了证明该方法的潜力,已经进行了一步合成的显示抗惊厥活性的吡咯和异戊
  • Visible-Light-Activated Divergent Reactivity of Dienones: Dimerization in Neat Conditions and Regioselective <i>E</i> to <i>Z</i> Isomerization in the Solvent
    作者:Sandip Naskar、Sabyasachi Roy Chowdhury、Somrita Mondal、Dilip K. Maiti、Sabyashachi Mishra、Indrajit Das
    DOI:10.1021/acs.orglett.9b00083
    日期:2019.3.15
    4-Dienones undergo visible-light-promoted, photocatalyst-free dimerization in neat conditions to provide cyclohexene derivatives stereoselectively through cascade rearrangement pathways, whereas regioselective E → Z isomerization of the more dienophilic double bond takes place exclusively in nitromethane. On the basis of intermediate isolation and computational DFT studies, the dimerization reaction is proposed
    2,4-二烯酮在纯净条件下经历可见光促进的,无光催化剂的二聚作用,以通过级联重排途径立体选择性地提供环己烯生物,而亲二烯性更高的双键的区域选择性E → Z异构化仅发生在硝基甲烷中。在中间分离和DFT计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聚反应是通过s-反式到s-顺式异构化/区域选择性E → Z异构化/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进行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