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S,5R)-3-[(2S,3R)-5-[(4S)-2,2-dimethyl-1,3-dioxolan-4-yl]-3-hydroxy-2-methylpentanoyl]-4-methyl-5-phenyl-1,3-oxazolidin-2-one | 919608-2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S,5R)-3-[(2S,3R)-5-[(4S)-2,2-dimethyl-1,3-dioxolan-4-yl]-3-hydroxy-2-methylpentanoyl]-4-methyl-5-phenyl-1,3-oxazolidin-2-one
英文别名
——
(4S,5R)-3-[(2S,3R)-5-[(4S)-2,2-dimethyl-1,3-dioxolan-4-yl]-3-hydroxy-2-methylpentanoyl]-4-methyl-5-phenyl-1,3-oxazolidin-2-one化学式
CAS
919608-28-9
化学式
C21H29NO6
mdl
——
分子量
391.464
InChiKey
QRPOOEVXDPAJOQ-XWJBARJ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52.8±50.0 °C(Predicted)
  • 密度:
    1.178±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85.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IKD-8344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IKD-8344的全合成是通过在Yamaguchi条件下对单体癸二酸进行逐步环二聚而完成的。在单体癸二酸的合成中,Wittig烯烃化反应用于在C7–C8处形成有效的键。通过不对称醛醇缩合反应制得的甲磺酸羟基的分子内威廉森醚合成,制备环a和c的苏-反式环氧丙烷单元。β-烷氧基甲基丙烯酸酯中间体的自由基环化为b环片段提供了苏-顺式环氧丙烷单元。
    DOI:
    10.1016/j.tet.2007.07.005
  • 作为产物:
    描述:
    (4S)-4,5-(isopropylidenedioxy)-1-pentanal(4S,5R)-4-methyl-5-phenyl-3-propionyloxazolidin-2-one三氟甲磺酸二丁硼 、 TEA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75h, 以84%的产率得到(4S,5R)-3-[(2S,3R)-5-[(4S)-2,2-dimethyl-1,3-dioxolan-4-yl]-3-hydroxy-2-methylpentanoyl]-4-methyl-5-phenyl-1,3-oxaz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IKD-8344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IKD-8344的全合成是通过在Yamaguchi条件下对单体癸二酸进行逐步环二聚而完成的。在单体癸二酸的合成中,Wittig烯烃化反应用于在C7–C8处形成有效的键。通过不对称醛醇缩合反应制得的甲磺酸羟基的分子内威廉森醚合成,制备环a和c的苏-反式环氧丙烷单元。β-烷氧基甲基丙烯酸酯中间体的自由基环化为b环片段提供了苏-顺式环氧丙烷单元。
    DOI:
    10.1016/j.tet.2007.07.0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IKD-8344
    作者:Woo Han Kim、Sung Kil Hong、Sang Min Lim、Min-Ae Ju、Soon Kyu Jung、Yong Wook Kim、Jae Hoon Jung、Min Sang Kwon、Eun Lee
    DOI:10.1002/anie.200602860
    日期:2006.10.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