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S,4R)-1,4-di-(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iodocyclopent-2-ene | 1026377-4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S,4R)-1,4-di-(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iodocyclopent-2-ene
英文别名
tert-butyl-[(1S,4R)-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iodocyclopent-2-en-1-yl]oxy-dimethylsilane
(1S,4R)-1,4-di-(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iodocyclopent-2-ene化学式
CAS
1026377-49-0
化学式
C17H35IO2Si2
mdl
——
分子量
454.539
InChiKey
AGZPDDMQNCTOKX-ZFWWWQN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Acutumine
    作者:Fang Li、Samuel S. Tartakoff、Steven L. Castle
    DOI:10.1021/jo902006q
    日期:2009.12.4
    of the total synthesis of the tetracyclic alkaloid (−)-acutumine is presented. A first-generation approach to the spirocyclic subunit was unsuccessful as a result of incorrect regioselectivity in a radical cyclization. However, this work spawned a second-generation strategy in which the spirocycle was fashioned via a radical−polar crossover reaction. This process merged an intramolecular radical conjugate
    介绍了四环生物碱 (-)-acutumine 的全合成。由于自由基环化中的区域选择性不正确,对螺环亚基的第一代方法不成功。然而,这项工作催生了第二代策略,其中螺环是通过自由基极性交叉反应形成的。该过程将分子内自由基共轭物加成与烯醇羟基化相结合,并产生两个具有优异非对映选择性的立体中心。用太阳灯照射促进反应,芳基自由基形成需要二试剂。这些事实表明底物可以起到敏化剂的作用,从而促进二试剂的均裂。然后通过将吡咯烷环环化到螺环上来安装目标的推进器基序。所使用的反应序列包括氧化、由 Nakamura 的手性烯丙基锌试剂介导的不对称酮烯丙基化、阴离子氧-Cope 重排、一锅臭氧分解-还原胺化和路易斯酸促进胺环化到 α, β-不饱和二甲基缩酮。对不对称酮烯丙基化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 Nakamura 试剂在不匹配情况下发挥良好作用的能力。 路易斯酸促进胺环化到 α,β-不饱和二甲基缩酮上。对不对称酮烯丙基化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颜料红254 颜料橙73 颜料橙 71 赛拉霉素 裂假丝菌素 苯磺酰胺,4-[(2,5-二氢-4-羟基-2-羰基-1,5-二苯基-1H-吡咯-3-基)偶氮]- 苯扎托品氢溴酸盐 苯乙醇,2-(甲氧基甲基)-(9CI) 肼甲硫代酰胺,2-(2,5-二氢-5-羰基-1,2-二苯基-1H-吡咯-3-基)-N-(苯基甲基)- 细交链孢菌酮酸 禾大壮 甲基4-甲酰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4-甲氧基-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乙烯基-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3,4-二溴-2,5-二氧代-2H-吡咯-1(5H)-羧酸叔丁酯 甲基2-甲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2-氮杂双环[3.2.0]庚-3,6-二烯-2-羧酸酯 甲基1-甲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R)-3-羟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烯丙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氯化烯丙基(3-氯-2-羟基丙基)二甲基铵 氨基甲酰基-2,2,5,5-四甲基-3-吡咯啉-1-氧基 氟酰亚胺 异丙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己二酸,聚合1,3-二异氰酸基甲基苯,1,2-乙二醇,甲基噁丙环并,噁丙环和1,2-丙二醇 四琥珀酰亚胺金(3+)钾盐 四丁基铵琥珀酰亚胺 吡啶氧杂胺 吡啶,2-[4-(4-氟苯基)-3,4-二氢-2H-吡咯-5-基]- 吡咯烷-2,4-二酮 吡咯布洛芬 叔丁基4-溴-2-氧代-2,5-二氢-1H-吡咯-1-甲酸叔丁酯 叔丁基1H,2H,3H,4H,5H,6H-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酯盐酸盐 叔-丁基4-(4-氯苯基)-2-氧亚基-2,5-二氢-1H-吡咯-1-甲酸基酯 利收 假白榄内酰胺 二氯马来酸的N-(间甲基苯基)酰亚胺 二-硫代-二(N-苯基马来酰亚胺) 乙基4-羟基-1-[(4-甲氧苯基)甲基]-5-羰基-2-(3-吡啶基)-2H-吡咯-3-羧酸酯 乙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2-氧代-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乙基2-乙氧基-2-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乙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1-苄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β.-核-六吡喃糖,1,6-脱水-2-O-(2-氰基苯基)甲基-3-脱氧-4-O-甲基- [4-(2,5-二氧代吡咯-1-基)苯基]乙酸酯 [3-乙酰基-2-(4-氟-苯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吡咯-1-基]-乙酸 [3-(甲氧羰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3,4-二(溴甲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2R)-1-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基]乙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