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pentyl)-5,6-dihydro-2,4-diphenylnaphto<1,2-b>pyr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phonate | 104745-4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pentyl)-5,6-dihydro-2,4-diphenylnaphto<1,2-b>pyr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phonate
英文别名
1-(2-pentyl)-5,6-dihydro-2,4-diphenylnaphto[1,2-b]pyr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phonate;1-Pentan-2-yl-2,4-diphenyl-5,6-dihydrobenzo[h]quinolin-1-ium;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1-(2-pentyl)-5,6-dihydro-2,4-diphenylnaphto<1,2-b>pyr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phonate化学式
CAS
104745-45-1
化学式
CF3O3S*C30H30N
mdl
——
分子量
553.645
InChiKey
JLOLUQDWVTWTQF-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9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69.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杂环作为离去基团的亲核置换动力学和机制。第 23 部分。研究 (i) 通过游离碳正离子,(ii) 通过决定离子-分子对的形成速率,和 (iii) 通过对离子-分子对的亲核攻击速率确定
    摘要:
    有证据表明,在通过亲核离子-分子对的亲核俘获的一级反应和通过形成游离碳正离子的一级反应之间的边界处,两种机制独立进行,没有合并。类似地,在紧密离子-分子对的一级(决定速率的形成)和二级(决定速率的亲核攻击)反应之间的边界处,这两个反应再次独立进行。
    DOI:
    10.1139/v86-19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杂环作为离去基团的亲核置换动力学和机制。第 23 部分。研究 (i) 通过游离碳正离子,(ii) 通过决定离子-分子对的形成速率,和 (iii) 通过对离子-分子对的亲核攻击速率确定
    摘要:
    有证据表明,在通过亲核离子-分子对的亲核俘获的一级反应和通过形成游离碳正离子的一级反应之间的边界处,两种机制独立进行,没有合并。类似地,在紧密离子-分子对的一级(决定速率的形成)和二级(决定速率的亲核攻击)反应之间的边界处,这两个反应再次独立进行。
    DOI:
    10.1139/v86-1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s with heterocycles as leaving groups. Part 23. Studies at the borderlines between reactions proceeding (<i>i</i>) via free carbocations, (<i>ii</i>) via rate-determining formation of ion–molecule pairs, and (<i>iii</i>) via rate-determining nucleophilic attack on ion–molecule pairs
    作者:Alan R. Katritzky、Bogumil Brycki
    DOI:10.1139/v86-192
    日期:1986.6.1
    first-order reaction via nucleophilic trapping of intimate ion–molecule pairs and first-order reaction via the formation of free carbocations, both mechanisms proceed independently, without merging. Similarly at the borderline between first-order (rate-determining formation) and second-order (rate-determining nucleophilic attack) reactions of intimate ion–molecule pairs, both reactions again proceed
    有证据表明,在通过亲核离子-分子对的亲核俘获的一级反应和通过形成游离碳正离子的一级反应之间的边界处,两种机制独立进行,没有合并。类似地,在紧密离子-分子对的一级(决定速率的形成)和二级(决定速率的亲核攻击)反应之间的边界处,这两个反应再次独立进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