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oxopentanoic acid 2-pyridinylmethyl ester | 67858-1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oxopentanoic acid 2-pyridinyl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2-pyridylmethyl) 4-oxo-pentanoate;Pyridin-2-ylmethyl 4-oxopentanoate
4-oxopentanoic acid 2-pyridinyl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67858-15-5
化学式
C11H13NO3
mdl
——
分子量
207.229
InChiKey
CAGDLYNGDCDVH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30 °C(Press: 3 Torr)
  • 密度:
    1.13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5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SDS

SDS:8c6140c4bfe0521dee0c5a964ed6602d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henyl[1,3,2]dioxaborolane4-oxopentanoic acid 2-pyridinylmethyl ester十二羰基三钌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41%的产率得到1-苯基-1,4-戊二酮
    参考文献:
    名称:
    酯类与有机硼化合物的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和酯类与HCOONH 4的脱羰还原反应:通过酯基中氧-氧键的裂解制得酰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新途径
    摘要:
    描述了Ru 3(CO)12催化的酯与有机硼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生成酮。在反应条件下可以耐受多种官能团。芳族硼酸盐起偶联伙伴的作用,得到芳基酮。通过使用9-烷基-9-BBN代替硼酸盐也可以实现偶联至二烷基酮的酰基-烷基。在Ru 3(CO)12 -催化decarbonylative还原甲酸铵酯(HCOONH 4也描述了导致碳氢化合物的)。没有产生预期的醛,并且受控实验表明醛不是该转化的中间体。氢化硅烷也可以代替HCOONH 4用作还原剂。两种官能团均兼容。这两个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都是酯中的酯基碳氧键的导向基团促进裂解,从而导致酰基过渡金属烷氧基络合物的生成。
    DOI:
    10.1021/jo049271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钌催化烯烃的新型螯合辅助加氢酯化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无需 CO 气氛的烯烃加氢酯化的高效催化方案。通过在甲酸酯中引入 2-吡啶基部分作为螯合基团,Ru3(CO)12 催化甲酸酯的甲酰 CH 键活化,随后将中间体加入烯烃中,几乎完全抑制了脱羰。根据所用烯烃的体积,所产生的一碳延长酯的立体选择性对于线性加合物的形成来说是好的到极好的。该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各种烯烃,如末端、内部、环状、双环、乙烯基​​醚和共轭烯酮系统,具有高效率和选择性。它也适用于无溶剂条件。
    DOI:
    10.1021/ja017076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tic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Esters with Organoboron Compounds and Decarbonylative Reduction of Esters with HCOONH<sub>4</sub>:  A New Route to Acyl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hrough the Cleavage of Acyl−Oxygen Bonds in Esters
    作者:Hiroto Tatamidani、Kazuhiko Yokota、Fumitoshi Kakiuchi、Naoto Chatani
    DOI:10.1021/jo0492719
    日期:2004.8.1
    ketones. Acyl−alkyl coupling to dialkyl ketones is also achieved by the use of 9-alkyl-9-BBN in place of boronates. The Ru3(CO)12-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reduction of esters with ammonium formate (HCOONH4) leading to hydrocarbons is also described. No expected aldehydes are produced, and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aldehydes are not intermediat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 hydrosilane can also be
    描述了Ru 3(CO)12催化的酯与有机硼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生成酮。在反应条件下可以耐受多种官能团。芳族硼酸盐起偶联伙伴的作用,得到芳基酮。通过使用9-烷基-9-BBN代替硼酸盐也可以实现偶联至二烷基酮的酰基-烷基。在Ru 3(CO)12 -催化decarbonylative还原甲酸铵酯(HCOONH 4也描述了导致碳氢化合物的)。没有产生预期的醛,并且受控实验表明醛不是该转化的中间体。氢化硅烷也可以代替HCOONH 4用作还原剂。两种官能团均兼容。这两个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都是酯中的酯基碳氧键的导向基团促进裂解,从而导致酰基过渡金属烷氧基络合物的生成。
  • A Novel Chelation-Assisted Hydroesterification of Alkenes via Ruthenium Catalysis
    作者:Sangwon Ko、Youngim Na、Sukbok Chang
    DOI:10.1021/ja017076v
    日期:2002.2.1
    proceeded with almost complete suppression of decarbonylation. 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produced one-carbon elongated esters was good to excell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inear adduct depending on the bulkiness of the alkenes used. This procedure could be readily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olefins such as terminal, internal, cyclic, bicyclic, vinyl ether, and conjugated enone systems with high efficiency
    已开发出一种无需 CO 气氛的烯烃加氢酯化的高效催化方案。通过在甲酸酯中引入 2-吡啶基部分作为螯合基团,Ru3(CO)12 催化甲酸酯的甲酰 CH 键活化,随后将中间体加入烯烃中,几乎完全抑制了脱羰。根据所用烯烃的体积,所产生的一碳延长酯的立体选择性对于线性加合物的形成来说是好的到极好的。该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各种烯烃,如末端、内部、环状、双环、乙烯基​​醚和共轭烯酮系统,具有高效率和选择性。它也适用于无溶剂条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马来酰基乙酸 顺-3-己烯-1-丙酮酸 青霉酸 钠氟草酰乙酸二乙酯 醚化物 酮霉素 辛酸,2,4-二羰基-,乙基酯 草酸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 草酰乙酸 草酰丙酸二乙酯 苯乙酰丙二酸二乙酯 苯丁酸,b-羰基-,2-丙烯基酯 聚氧化乙烯 羟基-(3-羟基-2,3-二氧代丙基)-氧代鏻 磷酸二氢2-{(E)-2-[4-(二乙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3-三甲基-3H-吲哚正离子 碘化镝 硬脂酰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酰乙酸酯 甲基氧代琥珀酸二甲盐 甲基4-环己基-3-氧代丁酸酯 甲基4-氯-3-氧代戊酸酯 甲基4-氧代癸酸酯 甲基4-氧代月桂酸酯 甲基4-(甲氧基-甲基磷酰)-2,2,4-三甲基-3-氧代戊酸酯 甲基3-羰基-2-丙酰戊酸酯 甲基3-氧代十五烷酸酯 甲基2-氟-3-氧戊酯 甲基2-氟-3-氧代己酸酯 甲基2-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乙酰基-4-甲基-4-戊烯酸酯 甲基2-乙酰基-2-丙-2-烯基戊-4-烯酸酯 甲基2,5-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1-异丁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Z,4E,6E)-2-乙酰基-7-(二甲基氨基)-2,4,6-庚三烯酸酯 甲基(2S)-2-甲基-4-氧代戊酸酯 甲基(1R,2R)-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瑞舒伐他汀杂质 瑞舒伐他汀杂质 环氧乙烷基甲基乙酰乙酸酯 环戊戊烯酸,Β-氧代,乙酯 环戊基(氧代)乙酸乙酯 环戊[b]吡咯-6-腈,八氢-2-氧-,[3aS-(3aalpha,6alpha,6aalpha)]-(9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