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R-cis)-Tetrahydro-2-oxofuran-3,4-diessigsaeure | 104265-9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R-cis)-Tetrahydro-2-oxofuran-3,4-diessigsaeure
英文别名
2,2'-[(3R,4S)-2-oxotetrahydrofuran-3,4-diyl]diacetic acid;(2R, 3S)-2,3-bis-carboxymethylbutyrolactone;2-[(3S,4R)-4-(carboxymethyl)-5-oxooxolan-3-yl]acetic acid
(3R-cis)-Tetrahydro-2-oxofuran-3,4-diessigsaeure化学式
CAS
104265-93-2
化学式
C8H10O6
mdl
——
分子量
202.164
InChiKey
XUJSZIHOEDLSAP-RFZPGFL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62.0±15.0 °C(Predicted)
  • 密度:
    1.43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R-cis)-Tetrahydro-2-oxofuran-3,4-diessigsaeure吡啶2,6-二甲基吡啶盐酸iron(III)-acetylacetonatetris(acetonitrile)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 (R)-bis(3,5-di-tert-butylphenyl)(1-methylpyrrolidin-2-yl)methanol 、 氢气Dimethylzincpotassium carbonate戴斯-马丁氧化剂邻苯二胺三苯基膦红铝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乙醚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78.0~80.0 ℃ 、3.0 MPa 条件下, 反应 76.0h, 生成 布雷非德菌素 A
    参考文献:
    名称:
    反式氢化:布雷菲德菌素 A 的简洁且可扩展的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重要的生化探针分子布雷菲德菌素 A (brefeldin A) ( 1 ) 过去一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但根据记录,许多路线实际上都没有提供超过几毫克的产品。本文描述的方法显然更有效;它取决于钌催化的反式氢化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首次实现。由于这种非正统反应对三键具有选择性,并且不接触跨环烯烃或环炔的内酯位点,因此它优于经典的 Birch 型还原反应,而经典的 Birch 型还原反应在如此晚的阶段无法应用。通往1 的其他关键步骤包括铁催化还原形成非末端炔烃、由大体积氨基醇介导的不对称丙炔酸酯羰基加成,以及由钼亚烷基催化的闭环炔烃复分解的大环化。
    DOI:
    10.1002/anie.201411618
  • 作为产物:
    描述:
    CIS-4-环己烯-1,2-二甲酸二甲酯硫酸氢铵potassium permanganate 、 pig liver esterase 、 三乙基硼氢化锂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aq. phosphate buffer 、 为溶剂, 反应 54.5h, 生成 (3R-cis)-Tetrahydro-2-oxofuran-3,4-diessigsaeure
    参考文献:
    名称:
    反式氢化:布雷菲德菌素 A 的简洁且可扩展的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重要的生化探针分子布雷菲德菌素 A (brefeldin A) ( 1 ) 过去一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但根据记录,许多路线实际上都没有提供超过几毫克的产品。本文描述的方法显然更有效;它取决于钌催化的反式氢化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首次实现。由于这种非正统反应对三键具有选择性,并且不接触跨环烯烃或环炔的内酯位点,因此它优于经典的 Birch 型还原反应,而经典的 Birch 型还原反应在如此晚的阶段无法应用。通往1 的其他关键步骤包括铁催化还原形成非末端炔烃、由大体积氨基醇介导的不对称丙炔酸酯羰基加成,以及由钼亚烷基催化的闭环炔烃复分解的大环化。
    DOI:
    10.1002/anie.2014116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ral 1,3-aminoalcohols
    申请人:BioCatalytics, Inc.
    公开号:US05916786A1
    公开(公告)日:1999-06-29
    The disclosure describes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1,3-aminoalcohols in high optical purity. The method combines the stereoselective oxidation of a 1,4-diol to a gamma-lactone using an alcohol dehydrogenase, the conversion of the gamma-lactone to the corresponding 4-hydroxyamide, 4-hydroxyhydroxamic acid, or 4-hydroxyhydrazide, and stereospecific rearrangement of the 4-hydroxyamide, 4-hydroxyhydroxamic acid, or 4-hydroxyhydrazide to the corresponding chiral 1,3-aminoalcohol.
    该披露描述了一种制备高光学纯度手性1,3-基醇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使用醇脱氢酶对1,4-二醇进行立体选择性氧化成γ-内酯,将γ-内酯转化为相应的4-羟基酰胺、4-羟基羟酸或4-羟,并对4-羟基酰胺、4-羟基羟酸或4-羟进行立体特异性重排,得到相应的手性1,3-基醇。
  • Precurso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ral 1,3-aminoalcohols
    申请人:Biocatalytics, Inc.
    公开号:US06207862B1
    公开(公告)日:2001-03-27
    The disclosure describes novel precurso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1,3-aminoalcohols. The precursors are chiral 4-hydroxycarboxamides, 4-hydroxyhydroxamic acids, or 4-hydroxyhydrazides produced from chiral gamma-lactones, which in turn are derived from 1,4-diols by stereoselective oxidation. The chiral 4-hydroxycarboxamides, 4-hydroxyhydroxamic acids, or 4-hydroxyhydrazides are converted into chiral 1,3-aminoalcohols by stereospecific rearrangement.
    该披露描述了制备手性1,3-基醇的新型前体。这些前体是手性4-羟基羧酰胺、4-羟基羟酸或4-羟,它们是从手性γ-内酯制备的,而手性γ-内酯则是由1,4-二醇经立体选择性氧化得到的。这些手性4-羟基羧酰胺、4-羟基羟酸或4-羟通过立体特异性重排反应转化为手性1,3-基醇。
  • Gais, Hans-Joachim; Lukas, Karl L.; Ball, Walter A.,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86, # 4, p. 687 - 716
    作者:Gais, Hans-Joachim、Lukas, Karl L.、Ball, Walter A.、Braun, Siegmar、Lindner, Hans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