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zirconium dichloride | 192726-1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zirconium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
dimethylzirconium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192726-11-7
化学式
C2H6Cl2Zr
mdl
——
分子量
192.2
InChiKey
PVRIRQFFAWJTPS-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4
  • 重原子数:
    5.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zirconium dichloride 、 2,4,6-tris(3,5-diisopropyl-2,6-dihydroxyphenyl)triazine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81.89%的产率得到2,4,6-tris(3,5-diisopropyl-2,6-dihydroxyphenyl)triazine dimethyl zirconium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含三嗪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及其催化剂体系和聚烯烃弹性体的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三嗪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所述含三嗪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体系包含上述含三嗪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和助催化剂;其中,助催化剂为含铝元素的助催化剂,助催化剂中铝元素与含三嗪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比为(10~1000):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弹性体的生产方法,在上述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乙烯与1‑辛烯在150~200℃下进行聚合反应后得到聚烯烃弹性体。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体系在高温应用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所得聚烯烃弹性体的分子量分布较宽;#imgabs0#
    公开号:
    CN114133409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第四族金属四氯化物和CH 3 Li衍生的有机金属试剂的合成效用。由4-炔胺和酰基氰直接合成2-(2-酮-1-亚烷基)四氢吡咯
    摘要:
    非-CP-轴承钛烷基(CH 3)2的TiCl 2 ·L 2(1A)和(CH 3)2的Ti(OTFE)CLL 2(图1b)和它们的锆(IV)类似物已经显示出介导有效的氨基炔环化反应,提供氮杂钛中间体,在酰基氰化物存在下进行面部C-酰化。
    DOI:
    10.1021/om99023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ovel example of a di-.mu.-chloro stabiliz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of aluminum by cyclam.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H3)2AlCl]2[Al.cntdot.C10H20N4][Al(CH3)2]
    作者:Gregory H. Robinson、Mark F. Self、Samuel A. Sangokoya、William T. Pennington
    DOI:10.1021/ja00186a069
    日期:1989.2
  • An efficient synthetic method of ansa-zirconocene dimethyl complexes via Me2ZrCl2
    作者:Joon T. Park、Byung Won Woo、Sung Cheol Yoon、Sang Chul Shim
    DOI:10.1016/s0022-328x(96)06875-1
    日期:1997.5
    The reaction of ZrCl4 with 2 equiv. of MeLi to form Me2ZrCl2 followed, by in situ metalation of Me2ZrCl2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nsa-ligands produces the respective ansa-dimethylzirconocene complexes, o-Xyl(Ind)(2)ZrMe2 [1b, Ind=eta(5)-1-indenyl, o-Xyl=C6H4(CH3)(2)-1,2], 2-Bn(Ind)(2)ZrMe2 [2b, 2-Bu=(-CH2CH=CHCH2-)], Et(Ind)(2)ZrMe2 (3b), and Me2Si(Znd)(2)ZrMe2 (4b) in high yields. Treatment of 1b-3b with HCl affords ansa-dichlorozirconocene complexes, 1a-3a, in quantitative yields. Synthesis of ansa-dimethylzirconocene via Me2ZrCl2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via Cp2ZrCl2 (Cp-2=ansa-ligand)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C) 1997 Elsevier Science S.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