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叠氮十八烷 | 121955-20-2

中文名称
1-叠氮十八烷
中文别名
十八烷,1-叠氮-
英文名称
1-azidooctadecane
英文别名
octadecyl azide;n-octadecyl azide;Octadecane, 1-azido-
1-叠氮十八烷化学式
CAS
121955-20-2
化学式
C18H37N3
mdl
——
分子量
295.512
InChiKey
CSCFHHDGJVUZF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4.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叠氮十八烷3,3-二甲基-1-丁烯 、 [IrClH(PCP)] 、 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对二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84%的产率得到十八烷腈
    参考文献:
    名称:
    钳式铱/钌配合物催化将烷基叠氮化物脱氢成腈
    摘要:
    夹钳金属络合物在纯链烷烃的脱氢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但在功能化有机分子的脱氢中发现有限的应用。从容易获得的伯烷基叠氮化物开始,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使用夹钳铱或钌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将叠氮化物有效脱氢为腈。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无需氰化物即可制备腈的方法,该方法无需碳链延长,也无需使用强氧化剂。两个苄基和直链脂肪族叠氮化物可以与脱氢叔-丁基乙烯作为氢受体以中等至高产率提供腈。可以容忍各种官能团,并且对于线性烷基叠氮化物底物不会发生HC-CH键脱氢。此外,发现在不使用牺牲氢受体的情况下,夹钳式Ir催化体系可催化直接叠氮化物脱氢。
    DOI:
    10.1002/cctc.202000260
  • 作为产物:
    描述:
    硬脂醇咪唑三苯基膦 、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0.67h, 以85%的产率得到1-叠氮十八烷
    参考文献:
    名称:
    A practical one-pot synthesis of azides directly from alcohols
    摘要:
    烷基/苄基叠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从相应的醇高产率地制备:在DMSO中溶解叠氮化钠,并与充分研磨的等摩尔三苯基膦、碘和咪唑混合物一起搅拌。
    DOI:
    10.1007/s12039-012-024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verting substitution patterns on amphiphilic cyclodextrins induces unprecedented formation of hexagonal columnar superstructures
    作者:Pier-Luc Champagne、David Ester、Michael Zeeman、Carson Zellman、Vance E. Williams、Chang-Chun Ling
    DOI:10.1039/c7tc02636f
    日期:——
    Cyclodextrins (CDs) constitute a unique class of macrocycles that possess a truncated cone-shaped cavity. Chemical modifications with simple hydrophobic groups can generate amphiphilic derivatives capable of self-assembling into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s. Without the help of introduced mesogenic functionalities, almost all known amphiphilic CDs form smectic mesophases. Here we report that by inverting
    环糊精(CD)构成一类独特的大环化合物,具有截头圆锥形的空腔。用简单的疏水基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生成能够自组装成热致液晶的两亲衍生物。没有引入介晶功能的帮助,几乎所有已知的两亲CD都形成近晶中间相。在这里我们报告说,通过反转用简单的疏水链和低聚亚乙基(OEG)基团修饰的β-CD衍生物的取代模式,可以将其自组装性质从近晶相转变为柱状热致液晶相。这项研究揭示了CD支架作为宿主介素的独特类别的一些吸引人的特性。
  • A Highly Active and Magnetically Recoverable Tris(triazolyl)-Cu<sup>I</sup>Catalyst for Alkyne-Azide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作者:Dong Wang、Laetitia Etienne、María Echeverria、Sergio Moya、Didier Astruc
    DOI:10.1002/chem.201304536
    日期:2014.4.1
    Nanoparticle‐supported tris(triazolyl)–CuBr, with a diameter of approximately 25 nm measured by TEM spectroscopy, has been easily prepared, an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in the copper‐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CuAAC) reaction. In initial experiments, 0.5 mol % loading successfully promoted the CuAAC reaction between benzyl azide and phenylacetylene, in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纳米颗粒支撑的三(三唑基)-CuBr的制备非常容易,通过TEM光谱法测得的直径约为25 nm,并在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CuAAC)反应中评估了其催化活性。在最初的实验中,室温下(25°C),0.5 mol%的负载量成功地促进了叠氮化物和苯乙炔之间的CuAAC反应。在此过程中,氧化铁纳米颗粒负载的三(三唑基)-CuBr表现出良好的单分散性,出色的可回收性和出色的可重复使用性。实际上,它是通过使用外部磁体简单地收集并从反应介质中分离出来的,然后用于另外五个催化循环,而不会明显丧失催化活性。第一个循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表明,从催化剂浸出到反应介质中的铜量可以忽略不计(1.5 ppm)。通过检查底物的范围,发现该方法可以成功地扩展到各种有机叠氮化物和炔烃,也可以通过涉及苄基溴化物,炔烃和钠的级联反应应用于三唑的一锅法合成叠氮化物。此外,该催化剂被证明是用于合成烯丙基和TEG端基(TEG
  • 由苯乙烯类化合物合成杂原子取代的芳香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北京大学
    公开号:CN112321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本发明公开了由苯乙烯类化合物合成杂原子取代芳香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具有通式(I)的苯乙烯化合物与具有通式(II)的含杂原子化合物混合,在酸添加剂及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具有通式(III)的杂原子取代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使用大宗的苯乙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无金属催化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芳香胺或苯酚类化合物;与传统芳香胺和苯酚合成方法相比具有收率高、条件简单、废弃物排放量少、不需要金属参与,反应设备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诸多优点。
  • FeCl2-Promoted Cleavage of the Unactivated CC Bond of Alkylarenes and Polystyrene: Direct Synthesis of Arylamines
    作者:Chong Qin、Tao Shen、Conghui Tang、Ning Jiao
    DOI:10.1002/anie.201202464
    日期:2012.7.9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nitrogen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CC bond cleavage for the straightforward synthesis of versatile arylamines is presented. Various alkyl azides and alkylarenes, including the common industrial by‐product cumene, react using this protocol. Moreover, this method provides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olystyrene.
    熨烫:提出了一种有效且方便的硝化策略,该方法涉及CC键断裂,用于直接合成通用的芳基胺。各种烷基叠氮化物和烷基芳烃,包括常见的工业副产品异丙基苯,均使用此协议进行反应。而且,该方法提供了降解聚苯乙烯的潜在策略。
  • Electrochemically Oxidative C–C Bond Cleavage of Alkylarenes for Anilines Synthesis
    作者:Yeerlan Adeli、Kaimeng Huang、Yujie Liang、Yangye Jiang、Jianzhong Liu、Song Song、Cheng-Chu Zeng、Ning Jiao
    DOI:10.1021/acscatal.8b04351
    日期:2019.3.1
    In contrast to the recent breakthrough in electrochemical C–H aminations, the electrochemically oxidative C–N bond formation through a C–C bond cleavage is rarely studied. This work describes an electrochemical C–C amination of alkylarenes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versatile anilines, as well as carbonyl compounds. With the cheap and durable graphite plates as electrodes, and in a simple undivided
    与最近在电化学C–H胺化方面的突破相反,很少研究通过C–C键断裂形成电化学氧化C–N键的方法。这项工作描述了烷基芳烃的电化学C–C胺化反应,用于有效合成通用的苯胺以及羰基化合物。使用便宜耐用的石墨板作为电极,并在一个简单的不分隔单元中,该协议在功耗方面更加经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