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4-N-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4-N-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one
英文别名
10-(4-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in-9-one;10-(4-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in-9-one
10-(4-N-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9H20ClNO
mdl
——
分子量
313.827
InChiKey
DIAIXTIBJGWM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0-(4-N-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one二乙醇胺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 盐酸 作用下, 以 乙腈丙酮 为溶剂, 以5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2,4-二甲基ac啶酮类抗癌药的设计,合成,生物学评估,分子对接和QSAR研究。
    摘要:
    癌症中的耐药性是尚未满足的医学挑战,并且是许多化学治疗药物失败的主要缺点。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最小毒性的靶向,有效药物。长期以来,作为生物碱衍生物的啶酮一直被认为是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分子。在本研究中,已经尝试探索具有含末端取代的叔氨基的烷基侧链的2,4-二甲基ac啶酮的化学增敏能力。考虑到MDR逆转活性所需的结构特征,已合成了具有丙基和丁基侧链的a啶酮衍生物,其中含有吗啉基,哌啶基,N-甲基哌嗪基,N,N-二乙氨基,N-二乙醇氨基,N-[(β-羟乙基)]哌嗪子基位于烷基侧链的末端。合成的化合物的cLogP值对于丙基衍生物为2.96至4.72,对于丁基衍生物为3.41至5.15。筛选了针对乳腺癌敏感性MCF7和抗性MCF7 / ADR细胞系的所有化合物。化合物12e和12f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性,对MCF7细胞的IC50为4±0.05和2±0.03μM,对MCF7 / ADR细胞的IC50为5.21±0
    DOI:
    10.1016/j.ejmech.2017.02.022
  • 作为产物:
    描述:
    2-(2,4-dimethylphenylamino)benzoic acid四丁基溴化铵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7.5h, 生成 10-(4-N-chlorobutyl)-2,4-dimethylacridone
    参考文献:
    名称:
    2,4-二甲基ac啶酮类抗癌药的设计,合成,生物学评估,分子对接和QSAR研究。
    摘要:
    癌症中的耐药性是尚未满足的医学挑战,并且是许多化学治疗药物失败的主要缺点。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最小毒性的靶向,有效药物。长期以来,作为生物碱衍生物的啶酮一直被认为是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分子。在本研究中,已经尝试探索具有含末端取代的叔氨基的烷基侧链的2,4-二甲基ac啶酮的化学增敏能力。考虑到MDR逆转活性所需的结构特征,已合成了具有丙基和丁基侧链的a啶酮衍生物,其中含有吗啉基,哌啶基,N-甲基哌嗪基,N,N-二乙氨基,N-二乙醇氨基,N-[(β-羟乙基)]哌嗪子基位于烷基侧链的末端。合成的化合物的cLogP值对于丙基衍生物为2.96至4.72,对于丁基衍生物为3.41至5.15。筛选了针对乳腺癌敏感性MCF7和抗性MCF7 / ADR细胞系的所有化合物。化合物12e和12f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性,对MCF7细胞的IC50为4±0.05和2±0.03μM,对MCF7 / ADR细胞的IC50为5.21±0
    DOI:
    10.1016/j.ejmech.2017.02.0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molecular docking and QSAR studies of 2,4-dimethylacridones as anticancer agents
    作者:Manikanta Murahari、Prashant S. Kharkar、Nitin Lonikar、YC Mayur
    DOI:10.1016/j.ejmech.2017.02.022
    日期:2017.4
    All the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against breast cancer sensitive MCF7 and resistant MCF7/ADR cell lines. Compounds 12e and 12f have shown better cytotoxicity profiles with IC50 of 4 ± 0.05 and 2 ± 0.03 μM against MCF7 cells, 5.21 ± 0.13 and 2.56 ± 0.05 μM against MCF7/ADR cells. Photolabelling studies with [3H]-azidopine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at 2,4-dimethylacridones have
    癌症中的耐药性是尚未满足的医学挑战,并且是许多化学治疗药物失败的主要缺点。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最小毒性的靶向,有效药物。长期以来,作为生物碱衍生物的啶酮一直被认为是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分子。在本研究中,已经尝试探索具有含末端取代的叔氨基的烷基侧链的2,4-二甲基ac啶酮的化学增敏能力。考虑到MDR逆转活性所需的结构特征,已合成了具有丙基和丁基侧链的a啶酮衍生物,其中含有吗啉基,哌啶基,N-甲基哌嗪基,N,N-二乙氨基,N-二乙醇氨基,N-[(β-羟乙基)]哌嗪子基位于烷基侧链的末端。合成的化合物的cLogP值对于丙基衍生物为2.96至4.72,对于丁基衍生物为3.41至5.15。筛选了针对乳腺癌敏感性MCF7和抗性MCF7 / ADR细胞系的所有化合物。化合物12e和12f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性,对MCF7细胞的IC50为4±0.05和2±0.03μM,对MCF7 / ADR细胞的IC50为5.2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