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群地平是一种新型的降压药,化学名称为硝苯甲乙吡啶,属于二氢吡啶衍化物,其降压效果与硝苯地平相似但更有效且作用持久,可持续长达15小时。它作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
目前常规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是将硫酸胍乙啶(一种降压药)与双氢克尿塞(利尿药)联合用药。这样一方面通过排钠利尿使血容量下降,降低心输出量;另一方面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从而减少外周阻力和血压,导致降压效果增强并减少水肿的发生。然而,双氢克尿塞可能导致较多钾的流失,引发低血钾。若采用尼群地平与双氢克尿塞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因为尼群地平主要由尿排钠,并且具有抑制醛固酮释放的作用,因此不会引起低血钾症。
药理作用1985年,尼群地平首次在德国上市,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伴有心绞痛的高血压。它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钙通道,抑制跨膜钙离子内流,对动脉扩张强度依次为:冠脉>股动脉>肾动脉>肺动脉。因此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并保护缺血性心肌,同时减少外周阻力和血压。
尼群地平口服吸收良好,但存在首过效应(F约为10%~20%)。其蛋白结合率高达98%,半衰期在早期研究中报道为2小时,在近期研究中则在10~22小时之间。口服后约1.5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30分钟后收缩压开始下降,60分钟后舒张压开始下降;降压效果在1-2小时后最大,并持续6-8小时。
药物相互作用(1)与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合用时,可增加血浆浓度约45%。 (2)β-受体阻滞剂:大多数患者使用尼群地平可增强降压效果,并减少心动过速;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及心绞痛。 (3)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时,降压效果更显著。 (4)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增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部分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加用本品后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化学性质尼群地平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易变质,溶于丙酮或氯仿,稍溶于甲醇或乙醇,几乎不溶于水。熔点在156~159℃之间。急性毒性试验中对小鼠和大鼠的LD50值分别为39 mg/kg(静脉注射)和12.6 mg/kg(口服),高于1000 mg/kg。
用途尼群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具有显著且持久的降压和血管收缩作用。适用于各类轻度至中度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症。
生产方法将间硝基苯甲醛与乙酰乙酸乙酯在酸催化下缩合,生成2-(3-硝基苄亚基)乙酰乙酸乙酯。然后将其与3-氨基丁烯酸甲酯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无水乙醇,在水浴加热下回流4小时后放置过夜。过滤析出的结晶,并用5倍量无水乙醇重结晶,最终得到熔点为158~159℃、收率为90.8%的尼群地平纯品(如果不用分子筛,收率为86.1%)。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尼卡地平 | Nicardipine | 55985-32-5 | C26H29N3O6 | 479.53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R)-尼群地平 | (+)-Nitrendipine | 80890-07-9 | C18H20N2O6 | 360.367 |
(S)-尼群地平 | (-)-Nitrendipine | 80873-62-7 | C18H20N2O6 | 360.367 |
2,6-二甲基-5-甲氧羰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吡啶-3-羧酸 | 5-methoxycarbonyl-2,6-dimethyl-4-(3-nitrophenyl)-1,4-dihydropyridine-3-carboxylic acid | 74936-72-4 | C16H16N2O6 | 332.313 |
—— | N-methylnitrendipine | 50698-12-9 | C19H22N2O6 | 374.393 |
2,6-二甲基-4-(3-氨基苯基)-5-(甲氧羰基)-1,4-二氢吡啶-3-甲酸乙酯 | 4-(3-Aminophenyl)-1,4-dihydro-2,6-dimethyl-3,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ethyl methyl ester | 131796-81-1 | C18H22N2O4 | 330.384 |
尼卡地平 | Nicardipine | 55985-32-5 | C26H29N3O6 | 479.533 |
—— | MRS 1845 | 544478-19-5 | C21H22N2O6 | 398.415 |
—— | 1-benzyl-2,6-dimethyl-4-(3'-nitrophenyl)-1,4-dihydropyridine-3,5-dicarboxylic acid 3-methyl ester 5-ethyl ester | —— | C25H26N2O6 | 450.491 |
—— | 1,4-dihydro-2,6-bis(1H-imidazol-1-ylmethyl)-4-(3-nitrophenyl)pyridine-3,5-dicarboxylic acid ethyl methyl diester | 123754-04-1 | C24H24N6O6 | 492.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