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2-trichloro-1-(5-fluoro-1H-pyrrol-2-yl)ethan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2-trichloro-1-(5-fluoro-1H-pyrrol-2-yl)ethanone
英文别名
——
2,2,2-trichloro-1-(5-fluoro-1H-pyrrol-2-yl)ethan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6H3Cl3FNO
mdl
——
分子量
230.453
InChiKey
PPUAOBUTZBIDQ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3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亚精胺2,2,2-trichloro-1-(5-fluoro-1H-pyrrol-2-yl)ethanone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40%的产率得到5-fluoro-N-(3-((4-(5-fluoro-1H-pyrrole-2-carboxamido)butyl)amino)propyl)-1hpyrrol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海洋海绵 Tedania brasiliensis 抗寄生虫溴吡咯生物碱的分离、衍生物合成及构效关系
    摘要:
    从海绵Tedania brasiliensis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新的假角鲨烷 ( 1 ) 衍生物,从而能够评估它们对恶性疟原虫、亚马逊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和克氏锥虫的抗寄生虫活性。分别是疟疾、皮肤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和恰加斯病。报道了新的 3-去溴假角鲨烷 ( 4 )、20-去溴假角鲨烷( 5 )、4-溴假角鲨烷 ( 6 )、19-溴假角鲨烷 ( 7 ) 和 4,19-二溴假角鲨烷 ( 8 ) 。还描述了新的 tedamides A–D ( 9 – 12 ),其具有前所未有的 4-bromo-4-methoxy-5-oxo-4,5-dihydro-1 H -pyrrole-2-carboxamide 部分。化合物4和5、6和7、9和10以及11和12已被分离为不可分离的结构异构体对,其溴化或氧化位点不同。Tedamides 9 + 10和11 + 12作为光学活性对获得,表明酶促形成而不是人为起源。将假角鲨烷(
    DOI:
    10.1021/acs.jnatprod.7b00876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三氯乙酰)吡咯 在 Selectfluor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20%的产率得到2,2,2-trichloro-1-(5-fluoro-1H-pyrrol-2-yl)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海洋海绵 Tedania brasiliensis 抗寄生虫溴吡咯生物碱的分离、衍生物合成及构效关系
    摘要:
    从海绵Tedania brasiliensis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新的假角鲨烷 ( 1 ) 衍生物,从而能够评估它们对恶性疟原虫、亚马逊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和克氏锥虫的抗寄生虫活性。分别是疟疾、皮肤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和恰加斯病。报道了新的 3-去溴假角鲨烷 ( 4 )、20-去溴假角鲨烷( 5 )、4-溴假角鲨烷 ( 6 )、19-溴假角鲨烷 ( 7 ) 和 4,19-二溴假角鲨烷 ( 8 ) 。还描述了新的 tedamides A–D ( 9 – 12 ),其具有前所未有的 4-bromo-4-methoxy-5-oxo-4,5-dihydro-1 H -pyrrole-2-carboxamide 部分。化合物4和5、6和7、9和10以及11和12已被分离为不可分离的结构异构体对,其溴化或氧化位点不同。Tedamides 9 + 10和11 + 12作为光学活性对获得,表明酶促形成而不是人为起源。将假角鲨烷(
    DOI:
    10.1021/acs.jnatprod.7b008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luorination of pyrrolic compounds with xenon difluoride
    作者:Jianji Wang、A.Ian Scott
    DOI:10.1016/s0040-4039(00)73070-x
    日期:1994.5
    Direct fluorination of the pyrrole ring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 such as, CHO, COR, COOR, CONR2, using xenon difluoride under mild conditions leads to the corresponding fluoropyrroles in 25–54% yields. It was found that fluorination takes place only at the α-position of the pyrrole even when the β-position is also free.
    在温和条件下,使用二在带有吸电子基团(例如CHO,COR,COOR,CONR 2)的吡咯环上进行直接化,得到相应的吡咯,产率为25-54%。发现即使在β位也自由的情况下,化也仅在吡咯的α位发生。
  • Microwave-Assisted Fluorination of 2-Acylpyrroles: Synthesis of Fluorohymenidin
    作者:Benjamin Troegel、Thomas Lindel
    DOI:10.1021/ol2029993
    日期:2012.1.20
    Treatment of mono- and nonbrominated 2-acylpyrroles with Selectfluor under microwave conditions leads to fluorination of the pyrrole ring in the 5-position. In particular, 2-trichloroacetylated pyrrole can be fluorinated. As an example, dihydrofluorohymenidin was synthesized and dehydrogenated to fluorohymenidin as the first fluorinated pyrrole-imidazole alkaloid. Introduction of the vinyl double bond was achieved by chlorination of the 2-aminoimidazole moiety, followed by dehydrochlorination at 100 degrees C in DMF.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