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β-D-glucopyranose | 35237-6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β-D-glucopyranose
英文别名
1,3,4,6-Tetra-O-acetyl-2-desoxy-2-fluoracetamido-β-D-glucose;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beta-D-glucose;[(2R,3S,4R,5R,6S)-3,4,6-triacetyloxy-5-[(2-fluoroacetyl)amino]oxan-2-yl]methyl acetate
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β-D-glucopyranose化学式
CAS
35237-61-7
化学式
C16H22FNO10
mdl
——
分子量
407.35
InChiKey
NAHRHHCRHQYYSV-JPIRQXT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7.2±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9
  • 拓扑面积:
    1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1

SDS

SDS:30a20abdfb0706417d83b9c45ddcc4f7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β-D-glucopyranose盐酸乙酸酐 作用下, 反应 16.0h, 生成 3,4,6-tri-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α-D-glucopyranosyl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多重线性自由能关系探索糖苷水解酶O-GlcNAcase中两种催化策略之间的协同作用
    摘要:
    人类 O-GlcNAcase 在调节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与 β-O 连接的 N-乙酰氨基葡萄糖单糖单元 (O-GlcNAc) 的翻译后修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O-GlcNAcase 的机制涉及底物的 2-乙酰氨基基团的亲核参与以取代糖苷连接的离去基团。这种酶对底物结构变化的耐受性使我们能够使用几个系列的底物来表征 O-GlcNAcase 过渡态,以产生多个同时的自由能关系。观察到伴随亲核强度和离去基团能力变化的机制、过渡态和速率决定步骤的变化模式。观察到的机制变化反映了酶通酸和催化亲核试剂所起的作用。重要的是,这些结果说明了酶如何协同利用两种催化模式;许多小分子催化模型都没有的特征。这些研究还表明了氧代碳鎓离子中间体在 O-GlcNAcase 催化的氨基葡萄糖水解中的动力学意义,探索了使用酶过渡态结构的非原子研究可能学到的知识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关于保留超家族的一般见解糖苷水解酶作为有效的催化剂。
    DOI:
    10.1021/ja904506u
  • 作为产物:
    描述:
    氟乙酸1,3,4,6-四-O-乙酰基-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盐酸盐吡啶三乙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7%的产率得到1,3,4,6-tetra-O-acetyl-2-deoxy-2-fluoroacetamido-β-D-glucopy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多重线性自由能关系探索糖苷水解酶O-GlcNAcase中两种催化策略之间的协同作用
    摘要:
    人类 O-GlcNAcase 在调节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与 β-O 连接的 N-乙酰氨基葡萄糖单糖单元 (O-GlcNAc) 的翻译后修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O-GlcNAcase 的机制涉及底物的 2-乙酰氨基基团的亲核参与以取代糖苷连接的离去基团。这种酶对底物结构变化的耐受性使我们能够使用几个系列的底物来表征 O-GlcNAcase 过渡态,以产生多个同时的自由能关系。观察到伴随亲核强度和离去基团能力变化的机制、过渡态和速率决定步骤的变化模式。观察到的机制变化反映了酶通酸和催化亲核试剂所起的作用。重要的是,这些结果说明了酶如何协同利用两种催化模式;许多小分子催化模型都没有的特征。这些研究还表明了氧代碳鎓离子中间体在 O-GlcNAcase 催化的氨基葡萄糖水解中的动力学意义,探索了使用酶过渡态结构的非原子研究可能学到的知识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关于保留超家族的一般见解糖苷水解酶作为有效的催化剂。
    DOI:
    10.1021/ja904506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O2008/25170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Probing Synergy between Two Catalytic Strategies in the Glycoside Hydrolase <i>O</i>-GlcNAcase Using Multiple Linear Free Energy Relationships
    作者:Ian R. Greig、Matthew S. Macauley、Ian H. Williams、David J. Vocadlo
    DOI:10.1021/ja904506u
    日期:2009.9.23
    revealing changes in mechanism, transition state, and rate-determining step upon concomitant variation of both nucleophilic strength and leaving group abilities are observed.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mechanism reflect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enzymic general acid and the catalytic nucleophile.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how the enzyme synergistically harnesses both modes of catalysis; a feature that
    人类 O-GlcNAcase 在调节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与 β-O 连接的 N-乙酰氨基葡萄糖单糖单元 (O-GlcNAc) 的翻译后修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O-GlcNAcase 的机制涉及底物的 2-乙酰氨基基团的亲核参与以取代糖苷连接的离去基团。这种酶对底物结构变化的耐受性使我们能够使用几个系列的底物来表征 O-GlcNAcase 过渡态,以产生多个同时的自由能关系。观察到伴随亲核强度和离去基团能力变化的机制、过渡态和速率决定步骤的变化模式。观察到的机制变化反映了酶通酸和催化亲核试剂所起的作用。重要的是,这些结果说明了酶如何协同利用两种催化模式;许多小分子催化模型都没有的特征。这些研究还表明了氧代碳鎓离子中间体在 O-GlcNAcase 催化的氨基葡萄糖水解中的动力学意义,探索了使用酶过渡态结构的非原子研究可能学到的知识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关于保留超家族的一般见解糖苷水解酶作为有效的催化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