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il K. Padala、Nagaraju Mupparapu、Deepika Singh、Ram A. Vishwakarma、Qazi Naveed Ahmed
DOI:10.1002/ejoc.201500251
日期:2015.6
activated C=N system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oxidative amidation reaction between 2-oxoaldehyde and weak nucleophilic amines (anilines, benzamides and sulfonamides). Mechanistic studies support the involvement of α-carbonylimine (–CO–C=N–) based compounds or intermediates as a central feature of the reaction, in which an adjacent CO moiety enhances the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C=N system
我们对通过使用活化的 C=N 系统产生酰胺键的兴趣导致了 2-氧醛和弱亲核胺(苯胺、苯甲酰胺和磺酰胺)之间有效氧化酰胺化反应的发展。机理研究支持基于 α-羰基亚胺 (–CO–C=N–) 的化合物或中间体作为反应的核心特征,其中相邻的 CO 部分增强了 C=N 系统的亲电性,这有利于攻击氧化剂(TBHP 或 SeO2),从而以良好的收率生成所需的产物。2-氧醛和弱亲核胺的直接氧化偶联是通过MgSO4-TBHP-吡啶/CuBr 或SeO2·吡啶促进的方法完成的。在目前的研究中,SeO2·吡啶作为一种通用试剂出现,可用于促进 2-氧醛和弱亲核胺之间的初始 α-羰基亚胺形成,随后氧化为相应的 α-羰基酰胺。所报告的方法构成了从苯胺合成 α-酮酰胺的少数报告之一,可能是生成 α-酮酰亚胺的第二份报告,以及用磺酰胺生成 2-氧代酰胺的第一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