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碳酸丙烯酯 | 108-32-7

中文名称
碳酸丙烯酯
中文别名
丙二醇碳酸酯;碳酸丙二醇酯;碳酸丙烯;1,2-丙二醇碳;碳酸丙烯酯(PC);1,2-丙二醇碳酸酯;4-甲基-1,3-二氧戊环-2-酮
英文名称
1,2-propylene cyclic carbonate
英文别名
propylene Carbonate;4-methyl-1,3-dioxolan-2-one
碳酸丙烯酯化学式
CAS
108-32-7
化学式
C4H6O3
mdl
MFCD00005385
分子量
102.09
InChiKey
RUOJZAUFBMNUD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5 °C (lit.)
  • 沸点:
    240 °C (lit.)
  • 密度:
    1.204 g/mL at 25 °C (lit.)
  • 闪点:
    270 °F
  • 溶解度:
    水中的溶解度为240克/升
  • 最大波长(λmax):
    λ: 235 nm Amax: 1.00λ: 280 nm Amax: 0.50λ: 300 nm Amax: 0.30λ: 350 nm Amax: 0.05λ: 375-400 nm Amax: 0.01
  • 介电常数:
    64.4(Ambient)
  • LogP:
    -0.41 at 20℃
  • 物理描述:
    Liquid
  • 颜色/状态:
    Colorless liquid
  • 气味:
    Odorless
  • 蒸汽压力:
    0.045 mm Hg at 25 °C
  • 稳定性/保质期:
    1.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2. 化学性质:在200℃以上部分会分解,微量酸或碱也能促进其分解。丙二醇碳酸酯即使在室温下,在酸特别是碱的存在下也会迅速水解。 3. 本品的毒性尚未明确,生产时应注意防止光气毒害。车间应保持良好通风,并确保设备密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具。 4. 此物质存在于烤烟烟叶及烟气中。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acrid smoke and irritating fumes.
  • 折光率:
    Index of refraction: 1.4189 at 20 °C/D
  • 保留指数:
    929;932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ADMET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碳酸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碳酸丙烯在涂料中用作高沸点溶剂和成膜助剂,特别是在聚偏二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系统中。它还用作颜料和染料工业的助剂。它还用于锂电池中,以降低二氧化硫蒸气压并增加电解质溶解度和离子导电性。人体暴露和毒性:在临床研究中,未稀释的碳酸丙烯会引起中等程度的皮肤刺激,而5%和10%碳酸丙烯的水溶液不会引起皮肤刺激或敏感。含有0.54-20%碳酸丙烯的化妆品或凝胶基本上不会引起人类皮肤的过敏,最多只会引起中等程度的刺激。含有1.51-20%碳酸丙烯的产品通常不具有光毒性和光敏性。然而,含有20%碳酸丙烯的一个产品可能在25个受试者中的1个中引起了低水平的光过敏反应。动物研究:未稀释的物质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对兔眼有中等刺激性。在急性皮肤毒性研究中,涂抹2毫克/千克未稀释碳酸丙烯的兔磨砂皮肤上出现了轻微红斑;然而,在尸检时没有观察到病变。在大鼠皮肤上连续一个月每天涂抹10.5%或17.5%碳酸丙烯的生理盐水,产生了过度角化和治疗部位基底上皮细胞数量的增加。在大鼠中进行的为期90天的灌胃研究中,浓度高达5000毫克/千克/天的碳酸丙烯并未引起任何显著的毒性效应。在90天内暴露于100、500或1000毫克/立方米的气溶胶碳酸丙烯的大鼠中没有报告系统性毒性。在大鼠实验中发现,口服暴露浓度高达5000毫克/千克/天并未引起发育毒性;然而,在高剂量组中观察到了一些母体毒性(体重增加减少和食物消耗减少)。碳酸丙烯在 Ames Salmonella/Microsome 液体预孵化分析中呈阴性,表明无突变性,在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DNA修复测试中也呈阴性,表明无基因毒性。
IDENTIFICATION AND USE: PROPYLENE CARBONATE is a colorless liquid. Propylene carbonate is used in paints as a high-boiling solvent and film-forming auxiliary, especially in poly(vinyl fluoride)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systems. It is also employed as an auxiliary in the pigment and dye industry. It is also used In lithium batteries, to decrease sulfur dioxide vapor pressure and increase electrolyte solubility and ionic conductivity. HUMAN EXPOSURE AND TOXICITY: In clinical studies, undiluted propylene carbonate caused moderate skin irritation, whereas 5 and 10% propylene carbonate in aqueous solution produced no skin irritation or sensitization. Cosmetic products or gels containing 0.54-20% propylene carbonate were essentially nonsensitizing and, at most, moderately irritating to human skin. Products formulated with 1.51-20% propylene carbonate were generally nonphototoxic and nonphotosensitizing. However, one product containing 20% propylene carbonate may have produced a low level photoallergic reaction in 1 of 25 subjects tested. ANIMAL STUDIES: The undiluted material was a slight irritant to the skin and a moderate irritant to the rabbit eye. In an acute dermal toxicity study, slight erythema was noted on the abraded skin of rabbits treated with 2 mg/kg of undiluted propylene carbonate; however, no lesions were observed at necropsy. Daily application of 10.5 or 17.5% propylene carbonate in physiological saline to the skin of rats for 1 month produced hyperkeratosis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asal epithelial cells at the treatment site. Gavage studies in rats for 90 days at concentrations of up to 5,000 mg/kg/d did not induce any significant toxic effects. No systemic toxicity was reported in rats exposed to 100, 500, or 1,000 mg/cu m of aerosol propylene carbonate over a 90-day period. It was found in rat experiments that oral exposure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5,000 mg/kg/d did not induc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however, some maternal toxicity was observed in the high-dose group (decreased body weight gain and food consumption). Propylene carbonate was negative for mutagenicity in the Ames Salmonella/Microsome Liquid Pre-incubation Assay, and negative for genotoxicity in the Rat Hepatocyte Primary Culture/DNA Repair Test.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副作用
神经毒素 - 急性溶剂综合征
Neurotoxin - Acute solvent syndrome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 毒性数据
LC50 (大鼠) > 5000 mg/m³
LC50 (rat) > 5,000 mg/m3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 解毒与急救
/SRP:/ 立即急救:确保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中和。如果患者停止呼吸,请开始人工呼吸,最好使用需求阀复苏器、球囊阀面罩设备或口袋面罩,按训练操作。如有必要,执行心肺复苏。立即用缓慢流动的水冲洗受污染的眼睛。不要催吐。如果患者呕吐,让患者向前倾或将其置于左侧(如果可能的话,头部向下)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吸入。保持患者安静,维持正常体温。寻求医疗救助。 /毒物A和B/
/SRP:/ Immediate first aid: Ensure that adequate decontamin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f patient is not breathing, start artificial respiration, preferably with a demand valve resuscitator, bag-valve-mask device, or pocket mask, as trained. Perform CPR if necessary. Immediately flush contaminated eyes with gently flowing water. 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vomiting occurs, lean patient forward or place on the left side (head-down position, if possible) to maintain an open airway and prevent aspiration. Keep patient quiet and maintain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Obtain medical attention. /Poisons A and B/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解毒与急救
/SRP:/ 基本治疗:建立专利气道(如有需要,使用口咽或鼻咽气道)。如有必要,进行吸痰。观察呼吸不足的迹象,如有需要,辅助通气。通过非循环呼吸面罩以10至15升/分钟的速度给予氧气。监测肺水肿,如有必要,进行治疗……。监测休克,如有必要,进行治疗……。预防癫痫发作,如有必要,进行治疗……。对于眼睛污染,立即用水冲洗眼睛。在运输过程中,用0.9%的生理盐水(NS)持续冲洗每只眼睛……。不要使用催吐剂。对于摄入,如果患者能吞咽、有强烈的干呕反射且不流口水,则用温水冲洗口腔,并给予5毫升/千克,最多200毫升的水进行稀释……。在去污后,用干燥的无菌敷料覆盖皮肤烧伤……。/毒药A和B/
/SRP:/ Basic treatment: Establish a patent airway (oropharyngeal or nasopharyngeal airway, if needed). Suction if necessary. Watch for signs of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nd assist ventilations if needed. Administer oxygen by nonrebreather mask at 10 to 15 L/min. Monitor for pulmonary edema and treat if necessary ... . Monitor for shock and treat if necessary ... . Anticipate seizures and treat if necessary ... . For eye contamination, flush eyes immediately with water. Irrigate each eye continuously with 0.9% saline (NS) during transport ... . Do not use emetics. For ingestion, rinse mouth and administer 5 mL/kg up to 200 mL of water for dilution if the patient can swallow, has a strong gag reflex, and does not drool ... . Cover skin burns with dry sterile dressings after decontamination ... . /Poisons A and B/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使用来自人类捐赠者的活体皮肤进行的皮肤吸收研究表明,碳酸丙烯的渗透性常数平均(标准偏差)为0.7(0.4)克/平方米/小时和0.6(0.3)立方厘米/平方米/小时。
A dermal absorption study using living skin from human donors indicated that propylene carbonate had permeability constants of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0.7 (0.4) g/sq m/hr and 0.6 (0.3) cu cm/sq m/h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3299909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FF9650000
  • 包装等级:
    Z01
  • 危险标志:
    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19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和热源,并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本品采用铁桶包装,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按易燃化学品规定进行储存和运输。

SDS

SDS:6cb6ea04b1caa2981f17ada687029a45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丙二醇碳酸酯;碳酸丙二醇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 Propylene carbonate;1,2-Propanediol cyclic carbonat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08-32-7
分子式: C 4 H 6 O 3
分子量: 102.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1,2-丙二醇碳酸酯;碳酸丙二醇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丙二醇碳酸酯 100 108-32-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可能有害,对眼睛、皮肤可能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135(O.C)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工作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戴面具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无气味,不吸潮。
pH:
熔点(℃): -48,8
沸点(℃): 242.1
相对密度(水=1): 1.2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0.004(20℃)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135(O.C)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4 H 6 O 3
分子量: 102.0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丙酮、醚、苯、氯仿、乙酸乙酯。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用于仪器分析和有机合成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微毒类 LD50:29000mg/kg(大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环状碳酸酯包括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碳酸酯以及七元环以上的大环碳酸酯,其中以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乙烯酯应用最为广泛。碳酸乙烯酯是一种优良的极性高沸点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印染、高分子合成、气体分离及电化学等领域。

用途 碳酸丙烯酯
  • 高效脱硫脱碳溶剂:可用于天然气净化与合成氨原料气净化,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前景。
  • 增塑剂:适用于多种材料,如纺织品和塑料。
  • 纺丝溶剂染料分散剂及在第二代锂离子电池中作为电解液以保护石墨阳极。
  • 木材粘合剂原料,也可合成碳酸二甲酯。
  • 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作高能电池及电容器的优良介质;高分子工业中可做聚合物溶剂和增塑剂;用作胶黏剂与密封剂的增塑剂;还可用作酚醛树脂固化促进剂和水溶性胶黏剂颜填料的分散剂。
  • 化工行业中是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脱除天然气、石油裂解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此外,在纺织与印染等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碳酸乙烯酯

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塑料、印染、高分子合成等领域。

应用领域
  • 作为极性溶剂使用,适用于增塑剂、纺丝溶剂以及水溶性染料和塑料的分散剂。
  • 可用于油性溶剂及烯烃、芳烃的萃取剂。
  • 在电池中用作电解液,具有较强的耐光、热及化学变化能力。
  • 地质选矿与分析化学领域也有一定用途。
  • 还可代替酚醛树脂作为木材粘合剂,并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
制备 丙二醇-二氧化碳法

该反应过程利用二氧化碳,是一种绿色化的合成思路。目前多数研究使用的二氧化碳虽非直接来自排放物,但其思路被认作是绿色化的一种方式。此法所用催化剂为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其中碳酸钾的催化活性高,在均相催化系统中收率可达12.6%。

为了克服均相催化带来的产物分离及催化剂回收等问题,可以采用酯交换、氯丙醇、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等方法。其中,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丙烯酯,经减压分馏后即可得到成品。此法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性质
  • 类别:易燃液体
  • 毒性分级:低毒
  •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 LD50: 34900 毫克/公斤;小鼠 LD50: 20700 毫克/公斤
  • 刺激数据
    • 皮肤接触后,兔 500 毫克 中度刺激;
    • 眼睛接触后,兔 60 毫克 中度刺激。
  •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或强氧化剂会燃烧,并释放出刺激烟雾。
  • 储运特性
    • 包装完整,轻装轻放;
    • 库房应保持良好通风,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及氧化剂存放。
  • 灭火剂:使用醇泡沫进行灭火。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碳酸丙烯酯 在 [Ru(1,1,1-tris(diphenylphosphinomethyl)ethane)(trimethylenemethane)] 、 氢气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140.0 ℃ 、5.0 MPa 条件下, 反应 16.0h, 生成 1,2-丙二醇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 Ru-Triphos 复合物对羧酸和碳酸衍生物进行高度通用的催化氢化:对选择性和底物范围的分子控制
    摘要:
    复合物 [Ru(Triphos)(TMM)](Triphos = 1,1,1-三(二苯基膦甲基)乙烷,TMM = 三亚甲基甲烷)为包括羧酸酯在内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官能团的氢化提供了有效的催化系统,酰胺、羧酸、碳酸酯和尿素衍生物。这种独特底物范围的关键控制因素是选择性活化以生成中性物质 [Ru(Triphos)(Solvent)H2] 或阳离子中间体 [Ru(Triphos)(Solvent)(H)(H2)](+ ) 在酸添加剂的存在下。多核 NMR 光谱研究与 DFT 研究一起证明,中性物质通常为多步还原级联提供较低的能量途径,包括氢转移到 C=O 基团和 CO 键断裂。羧酸酯、内酯、酸酐、在这些条件下,仲酰胺和羧酸以良好到极好的产率氢化。无催化活性的复合物 [Ru(Triphos)(CO)H2] 和 [Ru(Triphos)(μ-H)]2 的形成被确定为主要的失活途径。前一种复合物由底物
    DOI:
    10.1021/ja506023f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Modular synthesis of spirocyclic carbonates: unravelling the synergistic interplay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ostatic sites on phenolic catalyst
    摘要:
    螺环碳酸盐:研究证明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有机催化方法,可将二氧化碳与螺环氧吲哚进行化学固定。该催化方案可为新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DOI:
    10.1039/d3gc03989g
  • 作为试剂:
    描述:
    phosphorodichloridous acid pentyl ester 在 碳酸丙烯酯 、 potas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87.75 %的产率得到phosphorodifluoridous acid pen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氟亚磷酸戊醇酯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二氟亚磷酸戊醇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氮气保护下将三氯化磷加入反应瓶中,滴加入戊醇和反应溶剂,控制反应温度,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得到的中间体产物为二氯亚磷酸戊醇酯;(2)在氮气保护下将高活性氟化钾和碳酸丙烯酯加入反应瓶中,升温,再将步骤(1)所得的二氯亚磷酸戊醇酯滴加入反应瓶中,反应结束后经过减压蒸馏、精馏得到二氟亚磷酸戊醇酯产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高收率的二氟亚磷酸戊醇酯,该目的产物可以作为电解液添加剂使用。
    公开号:
    CN116120364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Zinc monoglycerolate as a catalyst for the conversion of 1,3- and higher diols to diurethanes
    作者:Sanjitha Kulasegaram、Uzma Shaheen、Terence W. Turney、Will P. Gates、Antonio F. Patti
    DOI:10.1039/c5ra05032d
    日期:——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diurethanes from 1,3- and higher diols (n ≥ 3) is described.

    一种从1,3-和更高的二醇(n ≥ 3)合成二尿酰胺的高效方法被描述。
  • An Amine 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Conversion of CO<sub>2</sub> and Biginelli Reactions
    作者:Ashish Verma、Dinesh De、Kapil Tomar、Parimal K. Bharadwaj
    DOI:10.1021/acs.inorgchem.7b01286
    日期:2017.8.21
    could be easily removed along with the guest molecules in the lattice upon activation to afford the desolvated framework 1′. This produced exposed metal sites that, along with the pendant amine groups incorporated in the ligand, generated a coordination space in the framework to make it an outstanding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chemical fixation of CO2 with various epoxide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高度多孔的和热稳定的阴离子的Zn(II)-framework,[(CH 3)2 NH 2 + ] 2 [的Zn 3((μ 3 -O))(L)2(H 2 O)]·4DMF·已经采用溶剂热技术合成了具有暴露的金属位点和胺侧基的2H 2 O} n(1)。该阴离子3D骨架显示出2%的互穿度,空隙体积为45.1%。它具有一个3,6-c二叉网络,并带有稀有的3,6-conn拓扑。活化后,金属结合的水配体可以很容易地与晶格中的客体分子一起去除,从而提供去溶剂化的骨架1′。这产生了暴露的金属位点,这些位点与配体中引入的侧基胺基团一起在骨架中产生了配位空间,使其成为出色的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在大气压力下以及在三种条件下用各种环氧化物对CO 2进行化学固定。组分Biginelli与不同的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反应生成二氢嘧啶酮。
  • Bifunctional One-Component Catalysts for the Addi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Epoxides
    作者:Hendrik Büttner、Kornelia Lau、Anke Spannenberg、Thomas Werner
    DOI:10.1002/cctc.201402816
    日期:2015.2
    Several bifunctional ammonium salts were synthesized and employed as one‐component catalysts for the conversion of CO2 and epoxides to produce cyclic carbonates. These catalysts show superior activities compared to their monofunctional analogs. A turnover number of up to 693 and a turnover frequency of up 392 h−1 could be achieved for the best catalyst. Moreover, the effect of various solvents has
    合成了几种双功能铵盐,并将其用作单组分催化剂,用于将CO 2和环氧化物转化为环状碳酸酯。与它们的单官能类似物相比,这些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周转次数最多为693,周转频率最多为392 h -1可以达到最佳催化剂的效果。此外,已经研究了各种溶剂的作用。所有使用的溶剂和形成的产物对底物转化率都有负面影响。对于两种常规反应方案,分别在45和90°C下仔细研究了反应的范围和限制。在超过20个示例中,过滤后的分离产率为90%。此外,我们提出了环己烯基天然存在的环状碳酸酯的首次有机催化合成,其分子结构由XRD确定。此外,我们证明了该反应甚至可以在数克范围内进行,并且可以通过原位FTIR光谱进行监测。
  • Manganese Catalyzed Hydrogenation of Organic Carbonates to Methanol and Alcohols
    作者:Amit Kumar、Trevor Janes、Noel Angel Espinosa-Jalapa、David Milstein
    DOI:10.1002/anie.201806289
    日期:2018.9.10
    example of a homogeneous catalyst based on an earth‐abundant metal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organic carbonates to methanol and alcohols is reported. Based on th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which indicates metal‐lig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nganese center and the N−H group of the pincer ligand, we propose that the hydrogenation of organic carbonates to methanol occurs via formate and aldehyde intermediates
    报道了第一个基于稀土金属的均相催化剂的例子,该催化剂用于将有机碳酸盐氢化为甲醇和醇。基于机理研究,表明锰中心与钳型配体的N-H基团之间存在金属配体相互作用,我们建议通过甲酸酯和乙醛中间体将有机碳酸盐氢化为甲醇。该反应提供了将CO 2转化为甲醇的间接途径,再加上使用富含地球的催化剂,使整个过程对环境无害且可持续。
  •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Tris-Anderson Polyoxometalates for Facile CO<sub>2</sub> Cycloaddition
    作者:Wei-Dong Yu、Yin Zhang、Yu-Yang Han、Bin Li、Sai Shao、Le-Ping Zhang、Hong-Ke Xie、Jun Yan
    DOI:10.1021/acs.inorgchem.1c00019
    日期:2021.3.15
    (NH4)4[ZnMo6O18(C4H8NO3)(OH)3]·4H2O (1), (NH4)4[CuMo6O18(C4H8NO3)(OH)3]·4H2O (2), (TBA)3(NH4)[ZnMo6O17(C5H9O3)2(OH)]·10H2O (3) (TBA = n-C16H36N), and (NH4)4[CuMo6O18(C5H9O3)2]·16H2O (4), were synthesized by a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revealed that 1 and 2 contained a tris (trihydroxyl organic compounds) ligand grafted on one side, while two tris ligands were grafted on two sides to
    四个新的tris-Anderson多金属氧酸盐(POMs)(NH 4)4 [ZnMo 6 O 18(C 4 H 8 NO 3)(OH)3 ]·4H 2 O(1),(NH 4)4 [CuMo 6 O 18(C 4 H 8 NO 3)(OH)3 ]·4H 2 O(2),(TBA)3(NH 4)[ZnMo 6 O 17(C 5 H 9 O 3)2(OH)]·10H 2 O(3)(TBA = n -C 16 H 36 N)和(NH 4)4 [CuMo 6 O 18(C 5 H 9 O 3)2 ]·16H 2 O (4)是通过微波辅助法合成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1和2的一侧接有一个tris(三羟基有机化合物)配体,而两侧的两个tris配体接枝了,在3和3中形成χ/δ和δ/δ异构体。分别为4。首次获得χ/δ异构体3的1 H和13 C NMR光谱,其中6个亚甲基在1 H NMR光谱中显示6个峰,在13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